上一版  下一版
怀念丁有宽老师
花上月令·春
留住三月
过年在他乡
下一篇4 2015年03月03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再回首
怀念丁有宽老师
■陈昭庆(广州)
 

    ■丁有宽老师在工作中

    (一)

    2月26日上午十一点,刚开完新春后的第一个会议,潮州市教育工会廖主席来电,不是拜年,不是贺岁,声音低沉:“陈主席,有个事情要向您报告……”我的第一反应是:可能出现教师不稳定事件了……

    “丁有宽老师走了,就在今天。”我一时无语,沉吟片刻才说:“代我向他的家属问好!”放下电话,我脑海中不断翻滚着春节前慰问他的情景,以及与他相识二十多年来的片断。

    2月5日上午9点,在潮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市教育工会主席廖耀湘的陪同下,我与潮安区教育局、总工会及教育工会负责人会合,一起到潮州市人民医院住院部看望丁老师。当我走近病榻前看到丁老师时,我的心在颤抖:几年不见,昔日谈笑风生、毫无倦意、不断挥动手指和拳头的传奇丁老师,被洁白的床单裹得严严实实。不便握手,我便替他整理了一下被子,注视着他深陷不失锐利光芒的双眸,告知他:“丁老师,我们看望您来了,代表省教科文卫工会以及广大教职工,祝您节日快乐!”

    丁老师眼珠转动,嗫嚅着嘴,发不出声。我们都明白他有反应,他很高兴,他有话说,又说不出来,很无奈。丁老师的夫人说,他昨天听说你们要来看他,很开心,很兴奋,今天的状态很好。谢谢你们远道专程来看他!

    回想与丁老师的交往,长达20多年。1988年秋,我大学毕业到广东教育杂志社工作,第一次出差便是到潮安县浮洋镇六联小学,与广西教育出版社总编辑李人凡一起约丁老师编写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住在镇上的华侨旅社,二层木质结构的楼板,走起来吱吱作响。每日三餐都是在镇上小餐馆就餐,潮州粥、卤水鹅、豆瓣鱼、护国菜、双肉丸、稞条、虾蛄、益母草、芥兰……凡正餐必有三汤,令我回味至今。除了休息的时间,我们连吃饭都在谈着丁老师编教材的事,一句一段,一段一篇地修改着文稿。

    连续多年,为了教材的编写出版及宣传丁老师,我和有关领导、专家每年都要到六联小学几趟,听课,开会,采访,商讨,改稿……成了常规工作。学校门前的池塘,屋边的老榕树、凤凰树,都记录着我们走过的脚步。

    随着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的出版发行,推广实验,全国有20多个省市数百万学生使用丁氏教材,采用读写结合法。有关丁老师做班主任工作转变差生的经验做法也引起社会及教育界的关注,协助整理出版《我与顽童》便提到议事日程。由省教育厅牵头,教研室和教育杂志社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到湖滨宾馆,一边听丁老师讲故事,一边分头整理。很快,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与顽童》一书,该书成为转变差生的经典教材。

    (二)

    1991年,省政府颁发嘉奖令,奖励丁老师3万元,省教育厅发出向丁有宽学习的通知。《广东教育》杂志为更好地研究宣传丁有宽教育思想和实践,于1992年始设置“学习·研究(丁有宽专栏)”,刊发丁老师及有关研究文章,坚持多年,成为深具影响的品牌栏目。我有幸参与其中,成为主要编辑及撰稿者之一。

    1995年4月26日,全国第一家以健在者名字命名的研究会——丁有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在广东成立,之后以此会为依托,连续多年举办全国丁氏教材研讨会,专家及实验教师踊跃投稿交流,相关论文结集出版。后民间团体规范管理,该会易名为:广东教育学会丁有宽教育理论与实践专业委员会,接受广东教育学会管理指导。

    丁有宽老师的一生,颇富传奇色彩。他曾因当“红小鬼”蹲过国民党的牢,又因有海外关系成为“右”派进过新中国的监狱。他一生获奖无数,荣誉无数:两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一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1980年被省政府评为首批特级教师,全省仅17人。终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近70年,从未离开过山村小学。他出版编著作品1000万字,曾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被邓小平称誉为“打不死的小学教师”。谢非为他题词:教育专家。

    我曾长时间接触丁老师,观察丁老师,思考丁老师,也曾写过一些报道,并于1991年撰文《多一些丁有宽》,提出丁有宽的存在意义。时至今日,丁有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思想,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方法,终其一生干一事的执着追求,淡泊名利永处一线的务实品格,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钉子”精神,都没有过时,仍值得学习、弘扬。

    ——这也是丁老师作为“杰出劳模”的劳模精神的集中体现。

    丁老师,您一路走好!

    我们永远怀念您!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