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海南地宝村:幸福和橡胶一样瓷实
华家口夯土险工
下一篇4 2015年04月09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最美乡村④
海南地宝村:幸福和橡胶一样瓷实

 

■地宝村

    山路蜿蜒却不崎岖。从海南西线高速公路邦溪出口向白沙县城方向车行40多公里就到了地宝村。

    海南以海著称。但这里没有海,倒是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平顶房、瓦房错落有致地“伏卧”在山脚下。百米之外,公路上的喧嚣被阻隔了,没有海浪入耳,却有静气入心。

    这里的美很实在

    站在村民家的露台上放眼望去,村庄的绿色层次分明。因为没有寒冷,冬季的橡胶林海绿衣未褪,绿得沉静;簇拥在房前屋后的果树翠绿如新,干净清爽;绿葱葱的甘蔗顶心上,绒花随风轻摆,俏皮可爱;九架岭上野生芭蕉的接天碧叶,在晨曦的照耀下绿得透亮。

    清润的空气令人陶醉,村民们却说现在还不是最美时节。等开春再来这里,木棉花开红漫山野,杨桃、荔枝的花星星点点,引来无数鸟儿、蜂蝶。人躺在树下的吊床上,闻着四溢的花香果香,听鸟儿清脆的叫声,很容易就酣然入梦。

    这里的美有积淀

    地宝村是黎族村庄,21户106人。村子建立之初,只有7户人家,都是从相邻的芝冉村迁移过来开荒的。

    “开荒最重要是为了种橡胶。种成1000株奖励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后来政府又一家奖励3000元、5000元。”当过村干部的马道芳说,尽管政府投入拖拉机垦荒,免费供应橡胶树苗,奖励也丰厚,不过,村民大多仍不敢尝试。

    通常橡胶种植7到8年才能开割,10年才能见效益,人们担心政策有变。一番动员后,只有7户人家搬了过来。

    地宝村人锄头、镰刀不离手,每天劳作十几个小时。白沙县至今出了4个全国劳模,有3人和地宝村有不解之缘,当年种下的橡胶林成为他们兑现幸福生活的绿色银行。

    “有一户实在挨不过苦,待了几年就搬回了芝冉村。现在很后悔。”年过花甲的村民符照帮说,他年轻时亲历过烧山围猎、乱砍滥伐,不仅山间瀑布消失了,台风来了,光秃秃的山挡不住,庄稼被毁了大半。

    受过毁山之害,地宝村人格外珍爱九架岭。日子再难,地宝村人也没动过山上的一草一木。

    而他们对九架岭的保护也获得了福报。“九架岭保护了我们,山上的植被涵养了水分,山泉水才不断流。很多村要靠打井取水,我们喝的还是甘甜的山泉水。”符照帮的大儿子符世德说。

    这里的美不空心

    和很多村子不一样,这个村子没有“空心”、“空巢”的情况。21户人家,家家老中青俱全。“村里的年轻人有外出打工的吗?”我们好奇地问。

    “都在橡胶林里干活呢。我们很少出去打工。”村里人的话里透着些许自豪。这自豪不无道理,村里每家都有上千株橡胶,去年人均收入1.3万元。

    符照帮家3000多株橡胶已分给两个儿子经营,光靠橡胶每年就能稳收几十万元。他每天吃完早饭就钻到山林深处看许多叫不上名字的植物,常常一看就是半天。“绕着村子走,也是快乐的一天。”符照帮笑着说。

    尽管已亲手种下几千株橡胶,但看到橡胶折断,符世德仍感难过。“擦掉一些树皮,也会觉得很心疼。”他说,橡胶不仅是地宝村人眼中的宝,还是和他们一起长大的兄弟。

    作为橡胶种植大县,白沙获得了政府下拨的补贴良种橡胶苗专项资金。随着补贴力度逐年加大,村子里的胶农们日子越过越稳当。

    “外面的人都说我们的幸福指数高,我不懂什么是幸福指数,可能是我们很踏实、很和睦吧”。符世德说。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