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誓将四行仓库变成日寇的血肉磨坊
韶关:广东抗战大本营
天皇裕仁在侵华战争中究竟是傀儡还是元凶之一?
3上一篇 2015年06月18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战档案
天皇裕仁在侵华战争中究竟是傀儡还是元凶之一?

 

    ■天皇裕仁

    二战结束后,围绕着天皇在战争中究竟充当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争议始终不断。那么,揆诸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呢?  

    利用内阁、军部的对立,裕仁天皇居于其间对重大事务作出决策

    按照《日本帝国宪法》,一方面,天皇“总揽统治权”,内阁“国务各大臣,辅弼天皇,负其责任”;另一方面,“天皇统帅海陆军”,由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辅翼,实行“统帅权独立”原则,内阁无权干涉。因为内阁与军部互不统属,又几乎在所有重大问题上都存有分歧,为实现“国策统一”,他们只能听从天皇“圣裁”。裕仁正是利用利益集团间的相互制衡,使自己处于决策核心。

    譬如,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陆军提出不扩大战略,内阁则态度强硬,宣称要“不以蒋介石为对手”。这时的裕仁反对,因对苏备战,而与蒋介石政权妥协,站在了首相近卫的一边。

    战时被裕仁信任,曾任内大臣的木户幸一披露,“天皇非常了解战局发展情况。所谓天皇被蒙在鼓里的说法不正确……

    裕仁天皇不是不问政事的“立宪君主”,而是能充分行使统治大权

    裕仁绝大多数时候,在御前会议上缄口不言,使自己看上去是一个真的立宪君主。

    但事实上,在御前会议上批准的各项政策,裕仁都在事前知道且同意。他通过“内奏”与“御下问”,间接处理国事。所谓“内奏”,就是军部、政府的重大政策,呈交天皇裁可前,需要先通过“内奏”告知天皇。

    裕仁对内奏极为重视,“有诱导性的提问和反问(如1938年1月15日对参谋总长闲院宫的对蒋介石态度的上奏)……甚至毫不留情地大声呵责(如1938年7月20日对陆相板垣征四郎张鼓峰出兵案的上奏)”。仅1941年9月—1944年12月,陆军参谋本部的内奏就有95次。

    除此之外,裕仁还能通过大本营向陆军、海军发布“大陆令”、“大海令”;以发布诏敕表达对战争的意见。依照档案统计,二战期间,大陆令发至1392号、大海令共发361次,而关于军事的诏敕也有200多件。这些都可以证明裕仁天皇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并非傀儡,并非无辜,而是实实在在的元凶之一!

 
3上一篇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