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奋起救亡 中流砥柱
2015年09月24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起救亡 中流砥柱
“华南人民抗战历史图片展”图片精选(二)
 

    ▲▶1945年8月,华南各游击队向城镇和交通要道的敌伪进行全面反攻,收复了大片国土,分别逼近广州、汕头、雷州和三亚等城镇。

    ▼五邑籍华侨回国带领韶关飞机制造厂自行研制的第一批飞机——“复兴”式,是抗战期间我国自行研制并小批量生产的唯一机型。该厂三任厂长均为五邑籍华侨。

    ▲我游击队与日伪军展开海上游击战。1944年8月,港九独立大队海上中队冒雨夜袭驻黄竹角的敌“海上挺进队” ,炸沉敌船三艘、毙敌25人,生俘13人,缴获机枪2挺及其他枪支28支,取得海战重大胜利。图为海上中队的小战士。

    ▶1940年,香港崇正总会救济难民会救护队向东江游击指挥所请训后留影。

    ▲1938年8月,在纪念八·一三淞沪会战一周年之际,广州掀起为期一周的献金救国热情。图为流动献金车上的工作人员在动员市民献金抗日。

    ▲中山大学组织战地服务团,赴战地慰问抗日将士并赠送纪念品。

    ▲1943年10月,日军集中近万人部队对我广九铁路两边发起“万人大扫荡” 。游击队勇敢应战,在莲花山、连平等地袭击敌人后,主力又分路突出重围,扰敌后方。日军反复寻找游击队主力不能得逞,被迫撤退。图为行军中的东江游击队。

    随着抗战全面爆发,广东逐步沦陷,抗战形势变得愈发严峻和困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南抗日武装成了华南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在华南建立和发展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并陆续选派得力干部南下加强领导,如博古、方方、尹林平、梁广、谢立全、谢斌等军事干部南下华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

    在中共中央和华南党组织的领导下,华南人民抗日武装在独立自主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创建了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建立了多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及东江、琼崖、珠江等抗日武装。

    1943年12月,东江纵队正式成立。到抗战胜利时,东江纵队发展成为拥有1.2万多人的部队,在东江地区(包括部分北江和韩江地区)创建了以罗浮山为中心,人口450万以上的根据地和游击区。

    1938年12月,琼崖红军游击队在琼山县云龙圩改编为琼崖抗日独立队,由起初的300多人发展到后来的琼崖抗日独立纵队7700多人。领导汉、黎、苗等各族人民坚持抗日武装斗争。

    在中共南番中顺中心县委的领导下,珠江三角洲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活跃在平原、水网和山地丘陵间,成立了近3000人的珠江纵队,先后建立了西海游击基地、五桂山抗日根据地、番顺地区、南三边境、中新边境抗日游击区。除上述各纵队外,还有南路抗日解放军、潮汕纵队、梅埔纵队等。

    1944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在发给东江纵队和琼崖独立纵队的电文中指出:“你们全体指战员在华南沦陷区组织和发展了敌后抗战的人民军队和民主政权,至今天已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使我党在华南政治影响和作用日益提高,并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1944年8月17日,延安《解放日报》以《东江纵队威震港粤》大字标题,报道东江纵队当年上半年战绩:与敌伪作较大战斗148次,攻克敌伪据点10个,毙日军440余人、伪军560人,俘日伪军764人、伪军144人。

    (图片由本报记者黄雄翻拍)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