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中西方大师超时空握手
《“华夏文库·经典解读系列”(50种):让国学走向大众》
《1+12:通向常识的道路》
600条微博集结《一个人的微抗战》
下一篇4 2015年10月15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西方大师超时空握手
《咖啡与茶》丛书创新面世
 

   内容简介

   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词人,济慈是英国著名浪漫派成员之一。当济慈走进了纳兰的朋友圈,当中西两位大师在现代网络平台相遇,会发生什么?这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的“咖啡与茶”系列丛书中《济慈走进了纳兰的朋友圈》宣传语。该系列丛书分为“超时空朋友圈系列”和“超时空访谈系列”,分别指向文学家和哲学家,除《济慈走进了纳兰的朋友圈》外,即将推出的还有《但丁走进了屈原的朋友圈》、《曹雪芹走进了巴尔扎克的朋友圈》及《超时空探访:庄子与叔本华》、《幻境论道:老子与亚里士多德》。

    上海古籍出版社“80后”编辑王冰鸿既是该系列创意的发明人,也是《当济慈走进了纳兰的朋友圈》的执笔者。她说,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一个帖子《猛人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打开了她的思路,她与同事交流,“其实古人的集评不就是朋友圈的回复吗?”

    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大量文学“集评”之作,这是文学评点全面繁盛的标志之一。集评本具有便于比较诸家评点、提高文本的受众影响力、辅助读者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具有批评之批评的批评史学意义等特点。王冰鸿搜集了书信集和集评本,试着将济慈与纳兰性德这两位中西浪漫大家捏到一个朋友圈里,“乱入”的还有王勃、骆宾王、李商隐、张华、雪莱等不同时代的中西诗人。当纳兰性德在“朋友圈”发出一条以自己诗句为内容的状态,中西诗人们都纷纷用自己的作品应和。遇到难懂的古籍,王冰鸿会用具有网络语言特点的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再标注原句和原出处。

    精彩品评

    穿越时空 经典相望

    ■闵捷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咖啡与茶”丛书,打破时空的界限,通过虚拟的超时空人物,将同类型中西大师的名著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超时空对话平台”;更将人们乐此不疲的线上社交平台“朋友圈”,创造性地引入了丛书体例。于是,老子与亚里士多德,孔子与苏格拉底,庄子与叔本华,管子与亚当·斯密,孙子与克劳塞维茨,屈原与但丁,李白与拜伦,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纳兰性德与济慈,曹雪芹与巴尔扎克——这二十位在哲学、经济学、军事学、诗歌、戏剧、小说等领域闪耀于人类星空的大师,在丛书中有如“重生”般汇聚一堂、切磋交流,甚至与当代人一样互赠诗文、抢楼点赞,使读者仿佛身临彼时的交际网络,亲身体验大师心境和才思。

    诸位大师得以相聚,个中颇多机缘。如李白与拜伦,在百年之前便已结缘——清末著名文人苏曼殊是最早将李白与拜伦的瑰意琦行等而尊之的,其在《断鸿零雁记》中曾言“拜伦犹中土李白,天才也”;著名学者吴经熊亦有“李白之于杜甫,就如拜伦之于华兹华斯”之经典譬喻。又如曹雪芹与巴尔扎克,他们笔下百科全书式的图景、“风月宝鉴”与“驴皮灵符”关于“欲与能”的隐喻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处,而将《红楼梦》誉为“中国首部登峰造极者”的林纾,正是中国译介巴尔扎克第一人。再如辅佐“春秋首霸”的名相管仲与“日不落帝国”的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虽然时隔两千多年,但后者的“国富论”“看不见的手”“物价由市场决定”等思想理论都可以在《管子》中找到近乎完美的对应。至于同遭放逐的贵族诗人屈原与但丁、同年陨落的剧坛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东西二“兵圣”孙子与克劳塞维茨这几颗众所周知的双子星,则更是毋庸赘述了。

    丛书中所有对话访谈,皆引原文,详注出处;大师之间的评论酬答,亦有典据,或出自诗词集评,或出自小说批语,或出自尺牍传记;至于历代学者的研究评论、艰涩佶屈的诗文典故,也由相关人物用活泼浅白的文字,甚至用网络语言现身说法。在如此自然、诙谐的交流氛围中,读者不但能领略古典名著的趣味,也能发现:许多当下听来十分酷炫的想法,原来大师们早就已经说过了;许多习以为常的做法,其实正是他们率先倡导并传承至今的。

    摘编自凤凰网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