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世上再无袁庚 改革仍在进行
2016年02月04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99岁的改革开放探索者袁庚走了,曾打造“蛇口模式”闻名全球
世上再无袁庚 改革仍在进行

 

   在深圳蛇口港附近的路口,一块棕红色的标语牌立在一片绿地中。上面有几个金色大字:“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今天的年轻人,很少有人会想到,30年前,这块标语牌在竖立之初,曾经引发了怎样的风波。

    “我就是准备戴帽子的,有人说这是资本主义的口号。”30年前,面对前来视察的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蛇口工业区的创始人袁庚这样说。

    在它以北两公里,是另一块绿色的标语牌。上书八个金色大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深圳对20年前那场关于“姓资姓社”讨论的响亮回应。

    这两条标语,至今响彻大江南北。标语的创作者,是有着“招商局集团原常务副董事长、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企业创始人、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辉煌的主要缔造者、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等诸多头衔的袁庚。

    1月31日,是37年前中央批准蛇口成立的日子,也是蛇口的缔造者袁庚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2016年1月31日凌晨,袁庚在深圳蛇口逝世,享年99岁。

    世上再无袁庚,改革仍在进行。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启蒙大师们集体远去的时代里,也许我们需要铭记的,是袁庚常常提及的,向前走,莫回头。

    袁庚语录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大锅饭”使懒惰的人剥削了勤奋的人,愚昧者剥削了聪明人,没有知识的人剥削了有知识的人。

    ●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局长、处长的职务。你干什么工作,根据工作需要,量才使用。至于内地定的级别,也放在档案里冻结起来。等到你到别处另有高就的时候,就把你的档案带走,也许那里承认你是个什么“长”和原来的级别。

    ●要让干部能上能下,变成正常的。今天你干这个经理,明天你下来让别人上去,是正常的,但是我们许多人把这看作不正常。把不正常的东西变成正常就是改革。

    袁庚出生于1917年,是广东省宝安县大鹏镇人,原名欧阳汝山,曾用名欧阳珊、袁更,因解放初期出国护照上误写为袁庚而沿用至今。

    他前半生是个高级情报员,在东江纵队塑造过如谍战小说般精彩的传奇故事。为了逃脱日军追捕,他曾抱着女队员在荔枝林中躲了七天七夜,其间依靠荔枝度日。

    他的后半生,在“拜金”和“挑战国家体制”的骂名中分辨中国走向,主政蛇口开放经济,探索政体改革,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创了先河。

    前半生:“情报干将”

    曾破获暗杀周恩来、刘少奇案

    袁庚曾加入东江纵队,在东江两岸和港九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也曾在新中国建立前后的情报战线上立下杰出功勋。

    作为出色的情报人员,袁庚在“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里发挥了重要作用。“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指的是1955年4月11日特务发动的一起暗杀周恩来的恐怖袭击。原定乘坐“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去参加万隆会议的周恩来,在登机前突然秘密改变行程,暗杀阴谋因此未能得逞。破获这起暗杀背后的功臣,就有袁庚。根据他得到的情报,周恩来临时改变行程,逃过一劫。

    而袁庚的情报生涯里最显著的一战,是1963年破获特务刺杀刘少奇案。1963年,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访问柬埔寨。此时,袁庚已调任中央调查部一局副局长,分管东南亚工作。当时,他组织华侨积极分子队伍对特务进行跟踪监视,破获了特务组织“代号P012”欲在柬埔寨制造爆炸暗杀刘少奇的全盘计划,这也成为袁庚情报生涯的代表性战役。

    然而,真正让他为国人乃至全球所知晓的,是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的诞生。

    后半生:“蛇口神话”

    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山炮”

    1980年3月,袁庚出任蛇口工业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30多年后,人们感叹:蛇口工业区是“中国特色的经济特区雏形”,蛇口工业区“炸山填海”的一炮,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山炮”。

    回顾那段历史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有“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气魄,袁庚领导下的蛇口工业区才真正成为“一根注入外来经济因素,对传统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宝贵试管”。

    袁庚主政下的蛇口在短短数年间,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风云大幕。从打破大锅饭到招商引资,从住房商品化再到全国人才招聘,在1979年到1984年的几年中,蛇口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

    1992年12月,离休后的袁庚在深圳滨海花园小区开始了练字阅报、深居简出的晚年生活。不过,他始终被外界所关注,并屡屡以改革先锋的身份被提及。

    但他一直拒绝将自己神化,极度淡漠自己改革拓荒的历史功绩。在采访者面前,他总结自己的一生就像是一场木偶奇遇记,常在采访者离开前嘱托对方:“向前走,莫回头。”

    改革往事

    “四分钱惊动中南海”

    1979年7月20日,蛇口工业区正式启动。一开始工人们干劲不高,每人每天8小时运泥20车到30车,为了刺激干劲,工程处决定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每天55车定额,每车奖2分钱,超额每车奖4分。工人们干劲大增,一般每人每个工作日运泥达80至90车,干劲大的甚至达131车。

    但这种做法很快被上级部门勒令停止。袁庚急了,请来新华社记者写内参,直接送到胡耀邦的案头,仅隔一天,蛇口的工地上就恢复了定额超产奖。随后的1983年7月,在袁庚的推动下,蛇口工业区率先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实行基本工资加岗位职务工资加浮动工资的工资改革方案,基本奠定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制度。

    蛇口风波:不允许在蛇口“以言治罪”

    “深圳当时情况非常复杂,建特区要不要、能不能、走哪条路,争议非常多,否定的声音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蛇口通讯》主编韩耀根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多数老百姓不清楚深圳经济特区是干什么的。似乎觉得深圳除了五星红旗是红色,其他全变颜色了,都变资本主义化了。

    面对争议,袁庚坚持,老路再不能走,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他还坚持认为,言论自由是神圣的权利,应该有一个使人免于恐惧的环境。

    1988年,在一场关于新时期青年思想工作的大讨论上,“蛇口风波”发生了。专家和蛇口青年两天的讨论后,一份以北京师范学院青年教育研究所名义起草的《“蛇口座谈会”始末》被分送给中央和有关单位的领导,不少蛇口人认为这是一次“小报告”。

    袁庚知道后说:“对那位被追问姓名并上了什么材料的青年人,我们一定要加以保护。即使他的发言有什么不妥,也不允许在蛇口发生以言治罪的事情。”

    他还在直属公司全体干部会议上说,谁都可以批评工业区领导人。当时《蛇口通讯》在头版刊登了《该注重管理了——向袁庚同志进一言》的文章,列举了蛇口工业区在企业管理上的种种弊端,指出其“效率远不像传说中那样高”,并批评袁庚“还称不上优秀的企业家”。袁庚并无二话,且鼓励不同意见提出。

    网络综合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