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蛇口诞生记
2016年02月04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蛇口诞生记

 

    ■建设中的蛇口工业区

    作为深圳“拓荒牛”的代表,袁庚被封为“蛇口之父”。十几年前,中央台驻深圳记者李强采访袁庚时,袁庚说,千万不要说“没有袁庚就没有蛇口”。李强描述,他一米八的个头,宽厚的大嗓门,即便年至耄耋,仍然不像个老人。

    袁庚:“我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你们这样一讲,我脸红得都不敢讲话了。”

    “蛇口试管”

    袁庚不让别人叫他“蛇口之父”,但蛇口的确是他亲自选中的一块试验田,近香港,好借力。

    袁庚:“想在香港买块地的话,没门,太贵了!为什么我们不在靠近香港的地方建工厂?这个对!从珠江口到大鹏湾调查了一大圈,就这个地方最好,这个地方叫蛇口。”

    建开发区,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用铅笔在地图上把整个南头半岛都圈给了深圳,袁庚没要,他只要了半岛的最南端,2.14平方公里。

    “蛇口是由企业自筹资金,自担风险来搞开发和建设。我们来自国家的惟一财源是招商局直属机构五年利润不上交,总共也才5000万人民币。但当时的蛇口是一片荒山野岭,开发一平方的投资要花将近一个亿。而当年手头上的资金仅为投资总额的1/8,其余的钱都是从银行借来的。如果我们当时要了整个南头半岛,一下子铺开一个大摊子开发几十平方公里,很有可能就陷进去拔不出来了。到那时,几十亿的债留给谁来还呢?”开始为招商局操持蛇口时,袁庚61岁,他说蛇口是弹丸之地,经济价值不足挂齿,但“如果看作一根试管,也许会引人关注”。

    袁庚为这支“蛇口试管”想路子。

    民主的实验

    1981年末,袁庚提出了后来十分著名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口号的提出虽也曾被部分人理解为“资本主义的口号”,并将袁庚归为嗜财如命之人,但它终在政治环境逐渐宽松的中国引起震荡。实际上,这句口号还有后半句,“顾客就是皇帝,安全就是法律”,但因争议,它最终并没能被呈现在后来竖立起的标语牌上,但“顾客就是皇帝”的真义在蛇口得到实现。早期,许多到过蛇口的内地客人都对当地服务业的服务质量感触颇深。

    在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中,许多关于管理的实践经验及理念沿用至今:以工程招标的方式管理工程,使工期与施工质量得以保证;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社会保险公司,职工的退休、医疗等问题得到保障;职工住宅的商品化走向,改变了过去统包统配的被动局面……

    这一系列举措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有目共睹,到上世纪90年代初,袁庚卸任后,建区之初投入6000万港元建设的蛇口工业区,价值已超过200亿元。当时,蛇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000美元,可与“亚洲四小龙”媲美。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全新的经济发展路径。

    这些创造财富能力的充分发挥,除了得益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外,更与政治体制改革密切相关,袁庚在此进行了一场政治民主的实验。

    在获得中央的首肯后,蛇口在十年间进行了两届管委会、三届董事会的选举与信任投票,因质疑而产生的碰撞种种,使选举答辩会成为不容错过的社区盛会。

    1983年4月,美国《新闻周刊》为蛇口工业区第一届管委会的答辩写下如下字句“他们以真正民主选举候选人的身份在蛇口出现做政治演说,在一系列答辩会上回答选民们的问题……从而成为自1949年以来中国第一批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地方官员。”

    4年后,应群众要求,蛇口工业区管委会由行政机构改为董事会,袁庚被选为董事长,但在这次选举中,15%的反对者出现,5名董事落选。终身制与任命制在蛇口被打破,蛇口的政治民主历程开启。

    工会维权“蛇口模式”

    1983年7月31日,蛇口工业区工会召开第一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13名工会委员。蛇口工业区工会的正式诞生,使其作为主角,直接催生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享誉全国的工会维权“蛇口模式”。

    蛇口作为改革开放第一炮炸响的地方,也是海外资本最早集中登陆的“桥头堡”,劳资关系相比其他地方,显得更为复杂。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在蛇口工业区,劳动争议几乎全部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工会不维权,要工会干什么?”这是蛇口工业区工会的信条。他们还有一个著名的调处劳动争议“三必有”制度:有投诉必有调处———电话、函件、面诉4小时内必须下去调查处理;有调处必有答复———一般事件7天内、大要事件20天内必须结案,结案4小时内,必须对当事人作出确切答复;调处后必有教育———根据争议的性质、牵涉面,结案后7天内必须对当事人或职工群众进行教育,做好善后和预防工作。正是在这样的信念之下,蛇口工业区工会在成立后的10年里,共受理劳动争议1675起,平均两天一起。

    “蛇口模式”后来被具体概括为一种“上带下”的维权模式,就是企业工会负责职工的教育、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令企业工会主席为难的职工维权具体事情则上交到蛇口工业区工会处理。通过这种“上带下”的维权机制,缓解基层工会主席的个人压力,也提高了维权的效率。

    工会直选,也是“蛇口模式”的一项重要内容。1986年,蛇口工业区工会首次进行民主直选。1987年初,工业区工会选择10家较大的、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企业工会民主直选工会委员会的试点。从1989年开始,民主直选工会的做法全面推开。1990年以后,工业区所属的企业工会民主直选率接近100%。工会主席直选,蛇口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践。

    1994年5月,由全国总工会撰写的《关于蛇口工业区工会工作调查报告》呈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的办公桌上,胡锦涛作出批示,予以充分肯定。“蛇口模式”由此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中国工会维权的一道标杆。

    2001年,正是因为蛇口的尝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被写入新修订的《工会法》。而在此之前,维权作为社会主义工会基本职能社会各方的认识并不明确。

    袁庚在蛇口的探索

    工程招标

    袁庚主张建设工程应公开招标,按经济规律自由竞争,价低质优者得。这一做法,破除了官方包办、独家垄断的弊习。1980年,蛇口工业区中瑞机械工程公司在全国最早实行工程招标,这是对施工管理进行的重大改革。

    住房商品化

    袁庚认为,只有使职工摆脱了对企业的人身依附,自由择业才能得到保障。1981年,蛇口改革住房分配制度,实行职工住宅商品化,迈出了全国住房制度改革第一步。

    招聘干部

    1982年3月,蛇口工业区在各重点大学及各地公开招聘人才,首开新中国人事制度改革的先河。

    创设股份制

    1982年6月14日,中国南山开发股份公司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

    民选试验

    1983年4月24日,蛇口工业区试行无记名民主选举产生当地最高管理机构——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

    工资改革

    1983年7月,蛇口工业区率先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实行基本工资加岗位、职务工资加浮动工资的改革方案。

    用工改革

    袁庚主张把职工与企业从隶属的行政关系变成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契约关系,1983年蛇口工业区率先在劳动用工上推行劳动合同制,成为中国用工制度方面一项带方向性的重大改革。

    试办保险

    1988年5月27日,平安保险在蛇口开业,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商业保险机构。

    试办银行

    1986年8月11日,蛇口工业区在内部结算中心基础上创办了招商银行。这是新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全国工会的旗帜

    1983年成立的蛇口工业区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外商合作共事、共谋企业发展等方面成绩卓著,成为全国工会的一面旗帜。

    网络综合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