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小优化解决大问题
国内首个专注媒体人 创业的平台启动
广州荔湾区 创业服务中心揭牌
政府主导+高校推广+市场运作
下一篇4 2016年03月29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州石化员工创新在一线
小优化解决大问题

 

    “优化无处不在,只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关注日常生产,就一定会有收获。”广州石化2号重整装置工艺主管梁江华说。

    今年1月份以来,针对装置大修开工后的一些问题,该班组充分发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不断优化,该装置顺利解决了加热炉出口温度波动异常、二甲苯并汽油液击、溶剂再生系统加剂困难等8项问题,使装置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了较佳的运行水平。

    廖玉军:

    操作优化解决加热炉燃烧异常

    1月份,装置开工投料初期,芳烃单元二甲苯塔底加热炉F601出口温度波动频繁,波动幅度最高达8摄氏度。加热炉运行不平稳,不仅容易导致混合二甲苯产品不饱和烃含量超标,制约装置的高负荷运行,而且还容易造成外排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偏高。

    装置职工廖玉军一向对加热炉的操作颇有心得。他经过深入现场仔细检查,发现温度波动频繁的原因主要由火嘴燃烧脱焰引起。在跟调度沟通调整燃料气组分的同时,廖玉军通过对F601的反复调整,找到了烟道挡板与风门的最佳配合点,确保空气与燃料气充分混合。经过一系列调整,火嘴脱焰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加热炉F601出口温度波动幅度由8摄氏度降至2摄氏度的正常水平,外排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大幅下降,为装置的高负荷运行创造了条件。

    杨文勇:小调整巧除液击现象

    2号重整装置芳烃单元有一条混合二甲苯并汽油管线,主要用于增产汽油和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但由于汽油水冷器E605的设计能力不足,只能把碳九组分油温降至140摄氏度,在装置高负荷运行的情况下投用这条管线,二甲苯混入高温碳九组分时容易快速汽化而引发液击现象。

    杨文勇是现场流程优化的好手,他经现场检查发现,在E605阀门全开情况下,热媒水出口温度仍然偏高,以此判断问题根源在热媒水流量不足,冷却效果不佳。只要增加E605热媒水用量,提高冷却能力,就能降低碳九组分温度,消除液击现象。

    他提出把装置凝水器E471的热媒水改用循环水,把腾出来的热媒水增加到E605的用水中。经过优化调整,碳九汽油组分冷却后温度由原来的140摄氏度降至30摄氏度左右,彻底消除了二甲苯并汽油线时的液击现象,为装置多产高辛烷值汽油、多创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魏业财:DIY加剂器提高效率

    芳烃单元有一套溶剂再生系统,在负压下通过蒸汽加热把贫溶剂里的杂质脱除,保持溶剂的活性。但在日常操作中,阀门操作难免会有微量空气渗入,经过氧化反应产生酸性物质,对设备和管线造成腐蚀。因此,装置每周需要加一次单乙醇胺,以中和溶剂的酸性物质,确保溶剂PH值在适宜范围。

    但是由于设计的缺陷,在加剂时,操作人员需要全副防护武装将整桶单乙醇胺扛上15米高的框架平台进行操作,整个加剂过程需要30分钟。如果碰上湿滑天气,就要一个多小时,影响工作效率。

    青年员工魏业财日常就喜欢动手做些小创新。他经过仔细勘查现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利用系统的负压,把单乙醇胺新鲜剂给吸进去。”

    说干就干,他找来一条小钢管,装上一个控制针阀,接在地面溶剂再生罐V706的放空口上,这样一来,一个小型的DIY加剂器就完成了。

    实践证明,将一桶约15升单乙醇胺新鲜剂“吸”进溶剂再生系统只需要8分钟,不仅可以大幅缩短操作时间,提升工作效率,也从本质上消除了加剂操作的安全隐患。(黄敏清 范满清)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