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艾美特之风》: 把“文学梦”带到生产车间
广东工人艺术团 到惠州采风
韶钢营销中心举办 团队拓展摄影营活动
湛江市公安局诗文朗诵大赛受热捧
广州石井街道总工会免费电影送职工
下一篇4 2016年07月29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艾美特之风》: 把“文学梦”带到生产车间

■全媒体记者 王艳
 

    ■谢先莉向记者讲述他与《艾美特之风》的故事     王艳/摄

    马群慧是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美特)的一位普通工人,学生时代,她就爱读书,也爱写文章,当她得知企业有一份内刊《艾美特之风》,专门刊登一线工人记录生活的作品时,便试着投了一篇散文。没想到,几天后编辑就通知他稿件被采用了。如今,她的文章在多家刊物发表。

    在《艾美特之风》8年的办刊过程中,有许多像马群慧这样的文学爱好者,通过这个平台,把“文学梦”带到生产车间,将自己的才能汇进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中,实现自我价值。

    讲述流水线上的故事

    艾美特是一家专业生产家用电器的知名台资企业,1991年在深圳宝安区石岩建成投产以来汇聚了6000多名工人。怎样把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迅速传播给企业员工呢?“建厂之初,我们就很重视内部文化建设,同时也开始懂得利用内刊建立文化传播平台、树立品牌形象。”艾美特工会主席郑世兴告诉记者。

    公司市场部的主管王进明是《艾美特之风》的创办者。1998年,王进明入职艾美特,工作之余,爱好文学的他就组织了同厂的12个文友组成了一个文学社,2008年9月,在企业的大力支持下,文学社创办了《艾美特之风》。“刊物的编辑工作是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做的,稿件由企业一线员工提供,内容都是流水线上的故事,我们又是做电风扇的,所以刊物名字就叫《艾美特之风》了,目的也就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吸引和培养更多的文学爱好者。”

    优秀新人作品优先发表

    在《艾美特之风》创刊初期,报纸的8个版面都是依靠文学社的12名成员组稿,虽然稿源相对固定,但供稿量会受到企业生产的影响,生产旺季稿源相对紧张,生产淡季稿源相对丰盈。“从第三期开始,我们就开始向一线员工约稿,鼓励更多的员工投稿。”《艾美特之风》的现任主编谢先莉告诉记者。

    罗婷是公司一名文员,工作中经常和谢先莉打交道。在和谢先莉聊天中,罗婷喜欢讲一些她身边发生的趣事,谢先莉觉得罗婷语言表达能力强,讲的故事很真实,就鼓励她将故事写出来。罗婷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将自己和闺蜜去厦门旅游的经历写了一篇游记,发到编辑部,没几天就登出来了。“当时我还领到了100多元的稿费,拿到钱的时候,我幸福得快晕过去了。”回想起第一次发表作品,罗婷至今还很兴奋。

    “如果说发稿需要照顾谁,那就是照顾每位爱好文学的新人,在新人的稿件充足的情况下,报纸会先用新人的作品,如果新人的稿件不充足,可以发表文学社社员的作品,但每名社员每期最多发一篇。”谢先莉表示,让他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发现优秀的新人。

    今年6月,制网科车间员工曹志宇来到编辑部,将他手写的8篇诗稿交给谢先莉,谢先莉将其中两篇优秀稿件认真审阅,将修改意见在一天之内回馈给曹志宇。谢先莉认为,对投稿者是否尊重,有时决定了刊物的成败,“很多员工想写,又担心写得不好,不敢写,我们鼓励他们说,只要稿件写来,我都会进行加工、修改,收到稿件后,一天之内会给予作者初步的答复,每期稿费要按时发放。”

    成为文学爱好者成长的摇篮

    谢先莉介绍,《艾美特之风》已经创刊8年,目前拥有100多名艾美特文学社社员,500多名文学爱好者,但还是面临优质稿件不多的困境。针对这种现象,《艾美特之风》工作人员在工会和文学社的支持下还开办了一些简单的学习班,每个月安排一次文学培训活动,大家共同探讨稿件的构思和写作。工会的职工之家还为员工订了《诗刊》、《长篇小说选刊》等书籍,培养员工的阅读兴趣,提高员工的写作水平。

    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促进了员工写作水平的快速成长。入职艾美特两年,马群慧由“文学菜鸟”成长为公司文学创作骨干。去年,她还获得宝安区企业文化周征文比赛第一名。同时,艾美特文学社的整体写作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社员的文章陆续在各大刊物上发表。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