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我塑“青年毛泽东”
两个“十必访”感动无数职工
下一篇4 2016年07月29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
我塑“青年毛泽东”

 

▲黎明与现场职工分享创作过程       林景余/摄

◀黎明作品《青年毛泽东》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杨意 通讯员姚文军)7月28日下午,广东职工大讲堂第26期在南方报业传媒大厦四楼报告厅举行。本期嘉宾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与现场职工分享了他在湖南长沙橘子洲头落成的大型艺术雕塑《青年毛泽东》的创作思考,引起全场听众的热烈反响。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黄业斌,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宗文,省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巡视员郭泽宇,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更辉等领导出席活动。陈宗文代表主办单位向黎明颁发广东职工大讲堂高级讲师聘书。

    设计方案:地平线山体构图

    暗合毛泽东青年时的“图画作业”

    黎明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雕塑创作,作品曾获第二届中国体育美展特等奖、第六届全国体育美展一等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第四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2009年,他创作的大型艺术雕塑《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落成,被誉为中国当代雕塑史上新的里程碑。

    黎明介绍,20世纪初,湖南长沙市委、市政府拟对橘子洲进行全方位开发建设,想在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方建造一尊巨型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像,再现青年毛泽东的英姿,创建橘子洲红色经典的人文历史景观。为此,邀约中国雕塑界多位雕塑家参与方案创作,2005年7月,黎明加入方案创作。

    青年毛泽东那种“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的远大志向,“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勃勃朝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革命精神,“诗人中的革命者,革命者中的诗人”的浪漫气质,怎么来展现?黎明就在橘子洲游走,回想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童年感受以及青年时在江中击水的亢奋,体味毛泽东当年吟诵《沁园春·长沙》的心境。

    一个个构思不断产生又迅速被推翻:全身像,数十米高的雕像已很高,但头部只有几米高,雕像显得孤立和突兀,震撼力也难以呈现……

    对黎明创作影响较深的是歌曲《东方红》和《浏阳河》: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江边有个什么县哪,出了个什么人……都是“出”字,“崛起一个毛泽东”的概念在黎明脑中形成:借用大地艺术,在水天之间的绿色沙洲上崛起一座如山峦般隆起的毛泽东胸像,既可以避免整体人像在远视野中所形成的单薄孤立之感,又可强化毛泽东的精神气质和伟人风范,同时也与周边环境空间合为一体。

    黎明拿出这个设计方案后,同仁们发现这样的“地平线山体构图”,暗合了青年毛泽东所创作的一幅图画“作业”:据说毛泽东在湖南省第一师范求学期间,在一次图画课后老师收到他的作业就是:一条地平线与一个初升的太阳。

    形象塑造:激昂稳重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如何把青年毛泽东塑造得更加沧桑、刚毅、俊朗、健硕,一直是黎明创作中重点思考的问题。

    在大量的资料中,1925年毛泽东在广州的照片引起了黎明极大的兴趣,而这一年正是毛泽东书写《沁园春·长沙》的年份。从照片可以得知,那时的毛泽东留着中分头,显得比较规矩庄严,但难掩他一以贯之的豪迈,这正是他的性格由激昂趋向稳重的一个阶段。同时参考了毛泽东的照片,找出他在不同时期的共性特征,最终塑造出长发飘逸、俊逸硬朗的青年毛泽东艺术形象。

    在雕像朝向上,黎明综合地形、日照、政治、视角等各方面考虑,选择了坐北朝南。同时,雕像坐北朝南寓意很贴切:北方十月革命的风吹来,南方掀起革命的热潮,体现毛泽东对革命的关注和向往。  

    用料尺寸:花岗岩和8341

    体现伟人性格 纪念他的“数字”

    无论是创作如山峦般隆起的伟人胸像,还是其岩石般坚硬的性格,石材是不二之选。黎明介绍,山体和雕像外立面的首选则是石料,最后呈现的雕像整体面貌为石雕形象。之所以选择石料,一是石头耐得住大自然的风化,创作如山峦般隆起的伟人胸像,必然要选择石材;二是跟毛泽东的乳名“石三伢子”相符合。据说“石三伢子”是他外婆给他取的乳名,希望他像石头一样,好带、好养、命硬。纵观毛泽东的一生,其命运和性格确实如岩石般坚硬。

    关于石料品种的选择,最后采用的是福建龙岩出产的“永定红”花岗岩。这种灰红色的岩石材质坚硬、色度饱和,颜色均匀,而且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色度显现。

    雕像的尺寸也很好记,高32米,“32”刚好是毛泽东作《沁园春·长沙》时的年纪;长83米,厚41米,“8341”也是毛泽东当年的警卫部队番号。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