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
世间不存在“完美”亲子关系
追寻鲁迅的“原风景”
揭秘中国高铁背后的故事
修正对传统史实的认识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04月07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寻鲁迅的“原风景”

 

    《鲁迅形影》

    董炳月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年1月版

    今年是鲁迅逝世80周年暨诞辰135周年,关于鲁迅的研究新著层出不穷,其中董炳月的新著《鲁迅形影》是关于鲁迅研究的专题论文集,其宽广的学术视野、细腻的文本释读以及深刻的鲁迅认同,使这本著作呈现出新的研究特质。

    如何理解鲁迅的“形”与“影”?著者在《后记》中言:“这个‘形’可以置换为‘本体’,鲁迅之‘形’即‘鲁迅本体’,类似于日本鲁迅研究名家伊藤虎丸的‘原鲁迅’概念。我所谓的‘影’,即‘形’(鲁迅之‘形’)的投影。一切对于鲁迅的理解和阐释、对于鲁迅思想和精神的实践,皆为鲁迅之‘形’的次生品,即鲁迅之‘影’。”这书名十分恰当地揭示出此书的编著体例与研究特点。该书分为“正编”与“副编”。正编收录论文十篇,是严谨细致的学术论文。前七篇关注鲁迅的思想与创作,即“‘鲁迅本体’的形成过程与内涵”,尤其注重留日时期的青年鲁迅。后三篇讨论战后日本作家对鲁迅的理解、阐释与实践,呈现鲁迅在日本的投影。副编收录六篇文章,包括书评、译后记及学术随笔,展示中国的鲁迅研究现状,以及作者对鲁迅研究的三个特点。

    不同时期的鲁迅“原型”

    《鲁迅形影》发掘了留日时期的多个鲁迅“原型”。

    作者注重从早期鲁迅出发,结合日本明治时期的文化背景,考察鲁迅思想的大问题,如鲁迅的文明观、孔子观、美术观等。著者的宽阔视野与细致考察,使“原鲁迅”的真实形象、思想轨迹逐渐清晰。诚如学者赵京华所言:“追随鲁迅的脚步,董炳月在新时期到日本留学,他的著作在复原明治日本的思想场域、为作家鲁迅的诞生提供背景方面贡献诸多。”

    不同角度的鲁迅研究

    日本鲁迅研究出现了大量成果,其中代表性的有“竹内鲁迅”“丸山鲁迅”等,在中国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著者将这种日本学者在学术体制内研读鲁迅的著作称为“学院鲁迅”研究,而将学院之外的日本普通读者接受、理解、想象的鲁迅称作“民间鲁迅”研究。著者在正编的后三篇,集中探讨了日本的“民间鲁迅”研究,为国内学界介绍了霜川远志、新岛淳良与井上厦的鲁迅阐释,开拓了鲁迅研究的领域。在介绍霜川远志的《戏剧·鲁迅传》时,著者无意考察“多情鲁迅”形象的正确与否,只关注这种虚构反映出来的日本文化观念。诚如武汉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陈国恩所说,这种研究思路可以拓展到鲁迅研究学术史的研究上去,“不是简单地指出这些研究的对错,而是研究其立场和观点,研究其价值标准和思维模式,研究其背后的动机和政治目的等”。

    不同研究方法下的鲁迅阐释

    该书史料丰富,考证细密,颇见功力。著者在《后记》中说:“我面对鲁迅能做的,只有怀着真诚的态度、从切切实实的文本出发探究鲁迅的形与影。”这种研究特色与著者的学术背景有关。董炳月留日多年,自然熟稔日本鲁迅研究特色及学术方法。日本学者长于实证研究,其搜集史料之丰富、研读史料之精深,着实令人叹服。但有时不免过于琐碎,系统性不足。著者一方面择其优点,回归文本细读与实证研究,论从史出,扎实而厚重;另一方面避其琐碎,如前所述,关注鲁迅思想的大的方面,视野广阔,全面而系统。此外,著者同样关注中日比较研究,如在探讨留日时期鲁迅文明观时,注重在日本同时代作家的延长线上考察“原鲁迅”的思想脉络,分析鲁迅与福泽谕吉、夏目漱石等文明观的异同。这种研究方法不仅可窥见鲁迅本体的形成过程,亦可见出中日两国学者对鲁迅的多样阐释。

    对著者来说,《鲁迅形影》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有一种鲁迅研究之路的回顾与总结的意义。他自幼便与鲁迅“相识”,在此后的人生与学术道路上,处处都有鲁迅的投影。作为“鲁迅影中人”,他基于个人成长历程与生活体验的鲁迅阅读便产生了一种深刻的共感与认同。这种共感与认同不仅使自己的精神更贴近鲁迅,同时“也反过来确认了鲁迅的民间性、叛逆性与异端性”。著者将研究文学、研究鲁迅作为自己的“天职”,如此真挚,如此热爱,才能发现鲁迅的“原风景”,也才会有这样一部论述独到、见解深刻的研究著作。

    (薛冰洁)

 
3上一篇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