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这块地曾丢失455年 回归后,14任皇帝坐镇守此国门
潮汕“红头船”的 往昔今朝
治贪的两种历史经验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04月10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潮汕“红头船”的 往昔今朝

 

    ■下南洋的“红头船” 资料配图

    “红头船”指清代潮州与南洋(东南亚一带)航运远洋船队所用帆船,这些船因船头油刷朱红色而得名。昔日潮汕人乘坐红头船远渡重洋,到海外谋生,在陌生的国度繁衍生息,艰苦创业。今日它承载着满满思乡情,成为华侨同祖国联系的亲情纽带。

    当年潮汕人移居海外创业,出洋所乘红头船是一种高桅杆的大型木帆船,船头油漆成红色,并画上两颗大眼睛,浮在水面像一条大鱼。红头船可容数百人,载货几百吨,每年9、10月间,乘东北信风出发,遇上好风,四帆如飞,顺风一个半月即可抵达暹逻(泰国)。

    位于汕头东里镇的樟林古港旧址,是红头船的启航圣地,潮汕先民都从这里飘洋过海到东南亚各国侨居、经商,是清代潮汕通往海内外的“海上门户”。清代康熙年间,朝廷初弛海禁,商民集资造船出海,第一艘红头船出海就从樟林港驶出。后来潮籍先民一批又一批乘坐红头船漂洋过海,在世界各地打拼谋生。

    潮汕自宋元以来,已开辟与南洋西洋之间商旅往来的海上通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一系。清康熙年间开放“海禁”之后,汕头樟林港更加繁忙起来,到雍正时已是千樯云集,有“海上闹圩”、“通洋总汇”之称。

    史料记载,从道光二年至咸丰八年(1822—1858)的36年间,旅居暹罗(泰国)的华人从4万多人增至150多万人。其中五分之三即88万多人为从樟林港乘红头船出洋的潮人。

    红头船的航海营运,大大活跃与繁荣了潮汕经济。嘉庆《澄海县志》说,每年广东“通省税额征银四万三千七百五十两有奇,澄海以弹丸黑子之地,几操全粤五分之一,洵濒海一大都会也。”同时,红头船还为广大侨眷带来了大批侨汇,富了侨乡。如今,红头船成为反映中国华侨文化精神历史的“博物馆”,充分体现了华侨勇于探索、开放、包容的精神,及华侨心系家乡的深厚情感。

    (来源:广东文化微信公众号)

 
3上一篇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