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韩国暂停部署“萨德” 别高兴太早
新闻“联播”
下一篇4 2017年06月12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韩国暂停部署“萨德” 别高兴太早

 

    ■美韩宣布将“萨德”系统引入韩国后,其引发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

    韩国政府6月7日宣布,将暂停对“萨德”系统的部署,并将对“萨德”部署地进行全面环境影响评估。

    分析人士称,韩国政府此举可能会导致“萨德”系统全面部署的推迟,但仍未彻底解决“萨德”入韩问题。对“萨德”部署进行重新环评,是为避免韩国外交陷入困境的缓兵之计,旨在争取时间。

    已部署部分不受影响

    韩国总统府青瓦台相关人士6月7日表示,政府将对“萨德”部署地进行全面环境影响评估,是否追加部署需等待评估结果。

    今年4月底,韩美不顾当地民众以及邻国强烈反对,在庆尚北道星州郡部署了两台“萨德”系统移动发射架。

    此后,韩国媒体曝光称,另有4台发射架已经“秘密”运抵韩国。

    韩国政府表示,已经部署的部分将不受影响。是否继续部署剩下的部分还需要看环评的结果。

    据韩联社报道,大规模环评手续复杂,涉及项目较多,耗时较长。但韩国政府认为,部署“萨德”的程序并未紧迫到需要省略环境评估的程度。

    另外,韩国政府认为“萨德”部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决定由国务协调室室长牵头,成立一个包括国防部、外交部和环境部门官员在内的专项工作组进行彻查。该工作组的首次闭门会议在8日下午举行。

    重新环评 实为缓兵之计?

    韩国新政府以重新环评为由,叫停新的“萨德”系统部署,可能导致“萨德”的整体部署进程推迟一年左右。

    但韩国新政府此举,只是在时间上拖延了“萨德”部署的进程。环评属于技术操作层面,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萨德”部署的政策。

    有分析人士认为,新政府要求重新环评,是为避免韩国外交陷入困境的缓兵之计,旨在争取时间。

    虽然文在寅在竞选期间曾经发表过对“萨德”的负面表态,执政党也曾公开要求停止部署“萨德”,但始终没有形成议案提交议会。显然,新政府还没有下定决心,彻底叫停“萨德”入韩。

    也有分析认为,环评事实上并不是为了阻止“萨德”部署,而是为了谋求“萨德”入韩的正当性。

    本月底,韩国总统文在寅将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萨德”肯定是双方商讨重点。

    中方:

    坚定反对部署“萨德”

    不管出现什么状况,中方反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立场是明确、一贯和坚定的。

    当然,韩国新政府的种种举动,特别是韩国国内有关“萨德”入韩问题的讨论,中方一直在密切关注。

    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复杂敏感,中韩关系处于关键阶段,韩方应当充分理解中方有关重大关切,探讨妥善解决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难题。

    只有从地区安全和利益出发,“萨德”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才能安然放下。

    解读

    何为全面环境评估?

    根据韩国相关法律,要在面积超过33万平方米的土地建新设施时,必须首先通过全面环境评估,以确定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程度。

    韩国为美军提供用于部署“萨德”的土地面积约为70万平方米,本应接受大规模环境评估。

    但是韩国防部去年11月蓄意把“萨德”用地分两期提供给美军,将第一期供地面积定为32万平方米,有意避开全面环境评估,只需接受小规模非正式评估。后续提供的土地也设法逃避环评。

    外界普遍怀疑,韩国防部匆忙完成环境评估,意在加快“萨德”部署进程。

    韩国青瓦台坚持环评的理由有哪些?

    根据韩国总统文在寅的指示,对“萨德”用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时需要根据未来6辆“萨德”发射车(目前两辆发射车已经运进星州“萨德”基地,仍有另外4辆瞒报的发射车尚停留在韩美军基地)全部完成部署时所需的占地面积确定评估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部署用地面积必然会大于32.8779万平方米,而面积一旦大于33万平方米,就需要接受环境影响评估。

    青瓦台确定的环评方式,需要多长时间完成环评?

    韩国总统府青瓦台相关人士7日表示,按照程序进行合法的全面环境影响评估,那么预计环评种类将是“战略环境影响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估”。

    即便评估过程进展顺利,其中战略环境影响评估将需要几个月到一年时间,正式环境影响评估又需要一年以上。一旦发生问题,还需要完善调查,整个过程有可能需要近两年的时间。

    延长环评时间对“萨德”系统的运行有何影响?

    韩国《东亚日报》报道称,目前驻韩美军对于延长环评时间十分担心,称萨德发射架长期保管不用,可能会导致性能低下和误操作。他们认为已经运抵的萨德装备应尽快部署并启用,才能维持和发挥最佳的性能。

    (网络综合)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