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考试季,聊聊历史上的落榜者
香云纱: 产自岭南的“软黄金”
下一篇4 2017年07月03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考试季,聊聊历史上的落榜者

 

    ■放榜时,有人欢喜有人伤心

    人生最大的打击是什么?在这个状元满天飞的考试季里,韩愈会告诉你两个字:落榜。

    韩愈这位大文豪,曾经三次古代“高考”落榜,又三次通不过大唐朝吏部组织的选拔考试,最后是靠着走后门、托关系才当上一个小官。

    从隋唐开始到清末1905年废除科举,1300多年间,只录取了10万多名进士,平均录取率是:每年80个人都不到; 而现代高考录取率是多少呢?2016年,录取人数是:752万人。

    竞争这么残酷,不少人只知道现代的状元,却遗忘了这群在历史角落里的落榜者。

    落榜 超高概率的失败

    古代版的“高考”、科举考试,录取竞争究竟有多残酷?

    从录取率来说,在唐代,每次进士科的录取大概在一二十人左右,唐玄宗的时候,录取率稍高,也就是一年录取27人还不到。也就是说,如果拿现在的高考作比喻,中国只有各个省的高考状元,才是唯一具有入榜资格,和唯一能不被“落榜”的那位幸运儿。

    录取率太低,很多人皓首穷经也高考不中,以至于唐昭宗动了容,在唐朝光化四年(901年),特别恩准,将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五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一同录取,号称“五老榜”。

    北宋时,录取率仍然非常低,即使进入到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的殿试,淘汰率也仍然高达50%左右,数十人仅有一半能被录取,以至于很多贫苦学子远赴开封考试落榜后,竟然没有盘缠回家,心灰意冷,甚至有不少人因此投河自尽。

    在听说不少前朝往事后,宋仁宗内心非常不忍,于是最终规定,从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开始,凡是能进入到殿试的,全部录取,“不黜落”,即使如此,每科的录取率,也就是70人左右。

    到了清朝末年,录取率仍然非常低,以光绪九年(1883年)为例,当年应会试考生1.6万多人,但最终只有“赐陈冕等三百八十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其录取率约为1.9%。

    写诗 失意者的落寞悲心

    科举录取率如此之低,幸运儿如此之少,所以古人高考过后的心情,大抵是抑郁低沉的。

    而唐诗,更是记载了很多落榜者心情的活化石。

    唐朝诗人贾岛在落榜后,写了《下第》这首诗:“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科举落榜、盘缠用尽、经济窘迫、人生失意,帝都长安是个从经济上、心理上都难以再呆下去的地方了。

    在落榜后的归途上,唐朝诗人张继,更是给我们留下了那首千载闻名的古诗《枫桥夜泊》。

    当然也有坦然面对的,唐朝诗人崔涂,在科举落榜后,就曾经写了一首诗《喜友人及第》祝贺友人高中,而对于自己的落榜,他则坦然“只应才自薄,岂是命难通”。

    终极狂人如黄巢,则在科举落榜后,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的古诗,显示出他的恼怒、狂妄与雄贼。“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而在日后,他则将怒火倾泻到士大夫们身上,几乎将唐王朝士大夫和王公贵族,屠戮至尽。落榜的读书人,有的竟然可怕至此。

    人生终极的胸怀,则应该如唐朝的祖咏。有一次他参加科考,题目是“终南望余雪”,祖咏对此下笔写了一首诗:“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按照当时的考试规定,答题必须是六韵十二句,总共60个字,但写到第四句共20个字时,祖咏却觉得诗的意境已经到了,没必要再画蛇添足,于是便慨然交稿。由于不符合考试规定,祖咏理所当然落榜了,但他的这首考场诗,却最终千古流传。

    意到,则不言,即使落榜,也坦然面对,这种心境,试问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改行 落榜后的精彩人生

    像韩愈这种大文豪,都饱受落榜的摧残,其他人更加可想而知。当然,也有许多人在落榜后,在逆境中奋起改变人生。

    明代的唐伯虎,由于涉及科场案,而被终生禁止参加科举考试。此后他改行投身画画,成为晚明乃至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代画家。

    以医学家闻名于世的李时珍,其实是个秀才,在连续三次考举人都落榜后,最终他看破红尘,转而学医,并写出了《本草纲目》这一伟大医学著作。

    吴承恩和蒲松龄,则是在科举屡屡落榜后,最终转向写书创作。如果没有他们的落榜,或许便没有《西游记》和《聊斋志异》的传奇了。

    而“三试不第”的左宗棠,则在落榜后,本来打算一辈子改做农民“长为农夫没世”,但最终耐不住寂寞,给湖南巡抚张亮基做幕僚,并由此青云直上、步步高升,最终成为晚清与曾国藩、李鸿章齐名的重臣和中国近代史上风云显赫的人物。

    明朝的沈万三、清朝的伍秉鉴,则是在科举屡屡落榜后,改行经商,没想到一下子打通任督二脉、商业奇才爆发,由此成为明朝和清朝时富可敌国的商业巨贾。其中,伍秉鉴更是名列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的、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中、入榜的6名中国人之一。

    由此可见,落榜也不一定是个坏事,反而成全了一个个的奇才、怪才,和放错了领域的天才。

    (来源:最爱历史微信公众号)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