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古城茶舍
成长的秘密
那些年的“女红”
游苏州狮子林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07月21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匆匆那年
那些年的“女红”

●苏展
 

    前些日子,在整理杂物时,我意外地发现家里有一双千层底布鞋,那是母亲在世时给我做的。它似一枚爱的勋章,挂在岁月深处,轻轻吹开蒙尘,熠熠生辉。触摸它,触摸着那段童年的时光,我心里不禁泛起阵阵暖意。

    过去,女人一旦成为母亲,都成了“女红”能手。一枚顶针往手指上一套,便套住了自己的一生,将爱情与婚姻缝补得结结实实。

    千层底布鞋是每个女人都要学会做的。所谓千层底,就是用糨糊把破布粘在一起,晒干,再一层层叠起来,用细麻绳一针一线纳成鞋底。冬天农事少,等到天晴,家家户户用门板糊千层张,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种米糊糊的清香。

    母亲觉得家里的孩子太顽皮,特别费鞋,鞋底做得特别厚。鞋底加厚,纳起来自然更困难。经常是用顶针还不管用,拽不动针的时候,母亲还得用上牙。若干年后,她歪着头,就着鞋底去咬针头。现在想想,真让人心痛。鞋底纳完后,还要剪鞋样做鞋帮,再将鞋底与鞋帮子纳在一起。做一双鞋子,前后得花十几天。

    母亲白天很少有空,做鞋基本都是晚上就着昏暗的油灯进行。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她做鞋时专注的神情,完工后喜悦的笑脸,以及那些在灯光下变幻莫测的光影。

    现在,市面上各种品牌、各种材质的鞋子越来越多,看着漂亮,可穿起来远没有布鞋舒服。好的布鞋穿上去就跟长在脚上似的,与大地有一种自然的贴近。穿惯了布鞋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脚踏实地”。

    织毛衣也是那时代每个女人的必修课。那时的“毛线”,确切地说应该叫“纱线”,主要从成本较低的白色纱手套上拆下来。这种毛衣大人穿烂了,洗了拆了,用带嘴的烧水壶在煤火灶上烧着水,弯弯曲曲的线从壶盖里进去,蒸汽一熏,壶嘴里出来的毛线便被拉直了。绕线时必须有人帮忙,常常是一个人绕,一个人撑,场面十分温馨。也许是应了“贫穷夫妻百事哀”,记忆中的父母很少笑脸相对,互相说话都总是夹枪带棒,但唯有在翻新毛线时,显得特别和谐。

    毛线翻新后编织出来的衣服不仅漂亮,还穿着更软更舒服。如今机器制作成衣非常方便,成本也低,但我始终觉得,它没有儿时手工毛衣的温度。那时候,家里大到被子衣裤,小到围巾、手套,都是母亲一双巧手做出来的。

    近年来,很多女性爱上刺绣,开启了新女红时代。她们把精美绝伦的绣品装裱挂起来,成为客厅书房的一道风景。在快节奏时代,这是让自己偶尔慢下来享受宁静生活的最好方式。

    我一直认为,女人在做女红时最有韵味。她们一针一线,编织最美的人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