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能够降本增效 就是创新
2017年09月15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州电信网络发展部主任、高级工程师邓艳梅对创新有不一样的理解
能够降本增效 就是创新

 

    ■邓艳梅介绍智能管井监控 林景余/摄

    ■邓艳梅在学习  林景余/摄

    ■见习记者 马大为

    劳模的朋友圈

    微信名:May

    头像:一枝梅花

    微信名解释:May是邓艳梅的英文名。梅花寓意辛勤耕耘,有“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

    朋友圈状态:邓艳梅的朋友圈几乎没有内容,仅有3条转发的与中国电信有关的信息,她几乎没怎么打理朋友圈。

    “我对创新有不一样的理解。不是非得有高端的科研发明才算是创新成果。”邓艳梅认为,只要在制度上、程序上甚至某个小技巧能降本增效,都算。

    9月3日,记者走进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邓艳梅创新工作室”,广州电信网络发展部主任、高级工程师邓艳梅是这里的“技术领军人”,她身后一面摆满各类奖章、奖状和奖杯的玻璃柜,是她多年来创新成果的证明。

    生活中的 创新

    为酒店外国旅客提供通讯便利

    2014年3月,广州电信网络发展部挂牌成立“邓艳梅创新工作室”,工作室以创新为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效考核活动。“人才是最关键的。没有他们,这个团队产生不了任何创新成果。”邓艳梅把5位技术能手招致麾下。经过3年的历练,他们相继获得广州市技术创新能手、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广州电信劳动模范和广州电信杰出青年等荣誉。

    在团队合作下,3年来,“邓艳梅创新工作室”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共申报专利11项,获得广东电信科技进步奖11项和管理创新奖1项。

    “生活需求是创新的源泉。”邓艳梅分享创新的动力。

    “当你入住广州的高端酒店,你可以拿着酒店的电话当智能手机用,这就是我的课题研究成果。”这项固移融合通信UC系统研发的课题从2014年启动,花费大半年时间才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等高端酒店投放试用。

    “这项技术的关键就是让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两种不同的网络协议能够相互识别,并建立连接。”邓艳梅表示,当时得知不少广州的高端酒店表示外国旅客通讯有困难,繁琐的手机卡申领程序让他们感到疲惫。于是,她想出采用“互联网+酒店”的方式,让酒店原本的固话变得移动化、智能化、融合化、电子化。

    城市里的创新

    安装传感器破解“井盖难题”

    广州电信也要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井盖难题”成为工作室需要攻克的对象。“铁制的井盖会被盗。”邓艳梅称,有些井盖因为长年风吹日晒、不堪重负有所破损。“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这些安全隐患,很容易发生意外”。广州不同时期使用不同规格的井盖,以及市区内数量庞大的井盖分布,这都给邓艳梅的课题研究造成挑战。

    这项课题历时近20个月,在思考能防盗又能节约成本的“绝佳方案”无果后,邓艳梅及时转变思路,从实时监测“井盖是否被打开”的方式着手,在井盖下方的管道里放置“多传感管井监控”设备,“只要井盖被打开,或者出现破损,这项设备的光感部分就会将数据传回广州电信,维修人员就会赶往现场”。“多传感管井监控的设备不仅能够防护井盖的安全,也能监测其他参数,比如管井内的气体成分及其浓度等。”邓艳梅介绍,要把这项设备放置在管井里,就得要求能够防水以及保证监测的稳定性和可靠度。

    数个月里,邓艳梅选取市内的好几处井盖分布点,带领团队成员亲赴现场,将研制出来的多传感管井监控设备放置到管井内的不同位置和高度进行试验。每次都要提起数百斤的井盖放入设备,盖上后开始记录数据。邓艳梅一边指挥现场试验,一边实时地跟工作室了解监控数据。目前广州电信已经完成1000个重点管井监控部署的阶段性任务。“虽然已经完成任务,但在降本增效的创新路上,我们还会继续走下去。”邓艳梅说。

    创新之路不易

    任务面前从未说“不”

    “广州电信已实现把电缆和光缆集中放置在一个巴掌大的‘小微箱’里,这个‘小微箱’就能够负荷起一栋普通住宅楼的住户用网需求,成本比之前降低不少。”聊着如今傲人的成绩,邓艳梅想起一路走来的艰难与不易。

    1982年,邓艳梅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后进入广州电信,主要负责保证广州到北京的通讯线路畅通。那时,她要到一线机房值班,这一值便是十年。“刚参加工作时,有老师傅手把手地教我,经常拆开设备,排查线路故障。”邓艳梅回忆说,“老师傅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操作经验,都让我受益至今”。

    2008年12月,邓艳梅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7天内完成“无线通信网第一割接”CDMA网络更新替换割接。这项任务的难度在于“全部基站替换”、“所有传输通道硬割接”和“新核心网联调”,“这无异于要在短时间内构建一张全新的CDMA移动网络”。邓艳梅从未有过相关经验,只能咬牙尽力干。从方案、组织到指挥,邓艳梅鏖战7个通宵,成功完成网络替换割接。

    2010年,作为广州亚运会及其残运会的合作伙伴,广州电信投入现场服务和保障人员达4000余人,邓艳梅是当时中国电信亚运通信保障指挥部执行组的一员。90多个日日夜夜,她每天工作超过13个小时,从未有一天缺席或者迟到,保障4场开闭幕式和2000多场次赛事的通信畅通。

    “邓主任的工作态度极度认真,经常工作到深夜才回家。有时我们10点多回单位取车时,发现她还没离开。”广州电信工会工作人员孔丽梅说:“有人要参观工作室,她把手上的工作放一放,先给别人分享经验和心得,晚上再自己留下来加班。”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