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带娃上班能否成普遍福利?
2018年03月12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自办亲子园“有实无名”,专家建议早日出台指导性文件
带娃上班能否成普遍福利?

作者:全媒体记者 王艳
 

    节后“返工季”开启,珠三角的一些企业为了“留人”也是拼了,进厂发红包、为员工设宿舍和夫妻房……这些都是常规做法,有企业甚至为员工开辟一片场所办亲子园,让员工带娃上班,得到员工点赞。但也有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样的“亲子园”无法取得资质,加上安全责任重大,不愿尝试。对此,教育专家建议,亲子园可以作为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一部分,是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润滑剂,政府应该提前介入,早日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鼓励社会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体系。

    职工:亲子园是最大的福利

    3月1日早上7点,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芬尼克兹)职工李珍珍带上4岁的儿子,从广州南沙珠江东路出发,开车半个小时,来到大岗镇的芬尼创意园。她将儿子送到创意园三楼的酷猴亲子乐园,她的办公室就在亲子乐园楼下,下班再把孩子接回家。

    2016年2月,为帮助员工解决孩子托管的难题,芬尼克兹开办了酷猴亲子乐园,接收员工1岁半至6岁的子女。目前,该园有40名学生,分为两个班,由3到4名老师负责带领一个班,另外还配有生活老师、后勤老师等,加上园长,总共有15名老师。

    3月1日是酷猴亲子乐园节后开班的第一天。记者在现场看到,大约1000平方米的空间内分为感官区、语言区、文化区、艺术区、阅读区等多个活动区域。20多位小朋友正在语言区上课,主教老师来自加拿大,用最简单的英语口语引导孩子讲述春节回家的故事,教室内还有一名中文助教老师配合讲解。

    “我最喜欢手工课,上次秋娟老师带我们去外面捡木头,自己做大轮船,我做的轮船漂了很久。”李珍珍的儿子秦子睦开心地说。

    今年34岁的李珍珍入职芬尼克兹11年,做技术研发工作,家里还有一个1岁的儿子。她说家附近就有一所公立幼儿园,但要走路10多分钟,家里老人要帮着带小儿子,接送大儿子上学很不方便。“公司有了亲子园,我可以带娃上班两不误。我是做研发的,项目一来加班是常事,但是不管我加班到多晚,孩子都能在亲子园里和老师玩,让我很放心。我认为公司给员工最大的福利就是建立一所亲子园,不然我只能辞工。”

    企业:责任大、成本高,办园不易

    对于企业办亲子园的好处,芬尼克兹董事长宗毅感受颇深,他介绍:“公司年轻员工多,子女托管问题一直是他们的难题。不少女员工因为孩子上幼儿园的接送问题而焦虑,无法安心工作。有些女员工只能选择辞职回归家庭。自从公司办了亲子园,员工的返岗率一直都保持在100%,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

    记者了解到,虽然企业自办亲子园好处多多,但不少负责人却持观望态度。艾美特(深圳)电器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郑世兴表示,企业如果有能力办亲子园,会给员工带来一些福利,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也要综合考虑其他方面,比如资质和师资。“我了解到,企业自办亲子园还处在政策空白区,没有明确主管单位,亲子园的业务指导,定期的检查都没有制度化,无规章可依循,安全监管责任大。同时,孩子需要多元发展,亲子园既要‘托’又要‘育’,需要优秀的师资,很多企业兼顾不了。”

    深圳市百斯特电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陈青松认为,亲子园的用地和经费投入不小,大部分企业难以承担。“亲子园有一定的准入门槛,比如场地、各种设施设备等。要办亲子园必须有单独的地块,然而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据了解,酷猴亲子乐园创办的初衷是服务员工,不以盈利为目的。亲子乐园的基础设施都充分利用了芬尼克兹现成资源:孩子们的游泳池用自家研发生产的泳池热泵做恒温处理,公司的阶梯会议室就是孩子们的电影院,员工健身中心加点玩具就是孩子们的游乐场,一楼的小花园种点蔬菜,就是孩子们的自然科学课堂。“虽然很多资源都达到了共享,但公司每年还要额外投入200万元。”宗毅表示。

    专家:政府要提前介入,为企业、社区办托育机构创造条件

    去年是我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实施的第二年,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和理念的彻底转型,省总工会女职工部也很关注生育的配套政策是否能跟上的问题。在去年该部做的一项《二孩政策下,青年职工的后顾之忧》调研中,孩子的托管难题是受访对象最关注的问题。

    为解除职工子女托管的后顾之忧,助力企业留住人才,去年,广州工会试点升级了部分有条件的“爱心妈妈小屋”服务,以“职工亲子之家”模式开展职工子女公益性托管工作。去年8月27日,广州市总工会还发文向社会公开招募“职工亲子之家”项目合作方,计划由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牵头,为本区域、行业、单位的职工子女提供公益性托管服务的设施和场所。功能主要是看护职工子女,有条件的也可提供学业辅导等服务。同时要求做到“五个有”,即有安全措施、有基本师资、有托管协议、有意外保险、有应急预案。

    据了解,在0-3岁托育政策上,国家还未有顶层设计,甚至主管部门还不清晰,这直接影响了地方在解决0-3岁婴幼儿托育问题上的行动力。对此,教育专家、原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表示,国外对于0-6岁幼儿的学前教育很人性化,企业、社区都就近设置了托幼机构。我们国家的政府也应该鼓励企业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以及街道、社区办托儿所和幼儿园,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监管部门要提前介入,为企业、社区办托育机构创造条件。师资不够帮助他们培训师资,资质不够帮助他们提升资质。最好是由政府出资向职工提供无偿、免费的托育服务。”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万庆涛认为,企业应通过相关渠道呼吁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在建立幼儿园的条件规范上给予一些政策支持。或者企业自己依法成立民营教育机构,在解决员工子女入园入学的同时,有空余学位可招收非员工子女入园入学,防止企业走自己办学的老路。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