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为祖国打call!
广东工人艺术团走进惠州仲恺高新区
办民刊需要想象力与创造力
百余象棋爱好者江门论战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03月23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歌与人》创刊人黄礼孩:
办民刊需要想象力与创造力

作者:全媒体记者 马大为
 

■“海的生活”馆里,黄礼孩分享写诗的心得 马大为/摄

    “好的空间需要美好心灵的滋养。好的诗歌便是美好心灵的流露。”近日,在湛江徐闻一处名为“海的生活”的场馆,黄礼孩邀请到诗人阿西、蒋浩来此,举办了一场文艺聚会。类似的文艺活动,黄礼孩举办了多次。热爱诗歌的他不断尝试新事物。“这是灵感的外现,都是无中生有地对世界的渴望。一个人必须对其所热爱的事物产生渴望,因为渴望能够让我们超越自身”。黄礼孩说。

    1999年底,在北京大学艺术系进修后的黄礼孩返回广州,创办不定期出版的民间诗刊《诗歌与人》。少年时代的黄礼孩已经对文字有敏感的觉知。看到春日里燕翔天空,他写下了《春天的诗行》,发表在徐闻当地的文学刊物《红土文学报》上。1993年,黄礼孩第一本诗歌集《寻找蓝鸟》出版。1998年,他创作了《谁跑得比闪电还快》,这首诗在2006年被收入大学语文教材里。

    《诗歌与人》被誉为“中国诗歌第一民刊”,策划了许多民间或者官方都没做过的选题,比如“中间代诗人诗选”、“完整性写作”等。“少数民族女诗人诗选”的选题,从民族研究到性别研究再到诗学研究,为诗界和学界提供了新的视角;“最受读者喜欢的十位女诗人”的选题,既有社会调查的痕迹,也是呈现诗歌新成果的集结。他认为,办民刊跟写诗歌是一样的,需要想象力与创造力。

    2005年,由《诗歌与人》杂志衍生的“诗歌与人·诗人奖”创办。后来,“诗歌与人·诗人奖”易名为“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黄礼孩坦言更名的缘由:“20世纪中国诗歌的面容并没有为别的文明所端庄地凝视是不争的事实。”由此,他把外国杰出的诗人邀请过来,“让外国诗人看到中国汉诗的成就。”

    国际诗歌奖的评委仅有唯一的一位,就是黄礼孩本人。每年评奖前,他会咨询具有宽阔视野的诗人和翻译家,从他们那里获得心目中的人选,选出他们的名单与自己的名单有重叠的诗人,他再重点考虑这些诗人。“通常,国际诗歌奖会颁给那些在漫长岁月里坚持写作,塑造了伟大心灵和理想主义的诗人。不少人有天分卓越的写作能力,但如果他没有坚持写下去,没有在时间中创造出能够镶入岁月印记的文本,他写着写着就消失了,这是可惜的。”

    “国际诗歌奖没有依托任何背景,能够创办到今天的样子,应该说是值得欣慰的,但世间的事物不一定按照喜欢的样子去发展,诗歌奖也是这样。”黄礼孩说,经费是最大的难题,所以建立“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基金会是当务之急。

 
3上一篇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