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法援“大餐”加“菜” 更有人情味儿了
众说纷纭
关于广东省全国工会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公示
遗失声明
下一篇4 2018年03月23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援“大餐”加“菜” 更有人情味儿了

作者:
 

    ■佛山南海区司法局与社工单位合作签约  黄细英/摄

    今日话题

    法援+社工

    司法部门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后,案件结了,甚至胜诉了,但当事人的烦心事却仍未了结,还被心理、家庭、经济等问题困扰怎么办?从2016年3月起,佛山南海法援处引进社工,在律师为受援者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时,由专业社工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情绪支持、资源链接、满意度回访及网络众筹服务,有效弥补了法律援助服务前端、中端与末端的空白,解决了受援者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法援+社工”简单点理解,就是不仅为你伸张法律正义,而且帮助你步入生活正轨。

    我们以往的司法援助,只有伸张正义的部分。但法援工作者常常会面对一些特殊的受援人,他们或者情绪激动或者心存怨恨,随时都有爆发矛盾纠纷的可能。受援人的这些负面情绪或心理,如若引导不及时或是不当,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利后果。在面对这些情形时,法律援助工作者常常显得很无奈。

    但这些恰恰是社会工作者的专长和优势。在做好前期工作后,法援社工会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对症下药,并执行疏导方案,全面促进受援者身心的恢复,重新投入社会生活。为保证“成果”,社工还会定期回访跟进,对问题反复的受援者,社工一方面给予即时辅导,另一方面再次评估受援者的问题和需求,重新辅导或转介。

    更值得推广的是,法援社工不仅仅解决受援人的情绪问题,还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致力于困难救助。以劳动维权为例,在司法实践中,劳动者时常面临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或者赢了官司丢了工作的状况。如果此时法援社工可以介入,通过众筹为工伤患者解决一段时期内的生存问题,或者通过各种资源为失去工作者找到合适的工作,那无疑是为受援人点亮了一盏希望的灯。

    说到这里,张大嘴想起一则新闻:

    刚满16周岁的小赵到江苏常州打工,却碰上了无故克扣工资的老板。经常挨饿又法制意识淡薄的小赵想用工友的手机去换顿饱饭,等发了工资后再把手机赎回来还给工友。涉嫌犯罪的他很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律师郝秀凤在接到法援中心指派后,不仅积极与主审法官沟通帮助未成年的小赵减轻刑罚,而且动员全所为小赵捐钱捐物,还为他找了一份工作,并联系电大让小赵业余时间去听课。深受感动的小赵对郝秀凤说:“以后混不好我就不见您了。”果然,到2015年小赵再度联系郝秀凤时,已是身家千万的赵总了。

    郝秀凤实际上就是做了“法援+社工”的全套工作,她不仅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公正,同时也感受到法律的温度,社会效果显而易见。而南海法援处引进社工,整合了多方资源,使得法律援助中端和后端的帮扶工作更加专业,并且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提升了法援工作的内涵。

    据悉,南海区司法局近期还发布了《法援社工服务标准化手册》。这意味着,在今后的法律援助过程中,受援者可以享受到更标准、更完善、更人性化的社工服务。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