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工事 上一版  下一版
“走夜路再也不用打手电筒了”
从普通工人成长为蓝领带头人
85件公证现场办理完毕
“星光大道”又添“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04月11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普通工人成长为蓝领带头人
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马刚的职场“变形记”
作者:全媒体记者 彭新启
 

    ■马刚在板材备料车间彭新启/摄

    ■全媒体记者 彭新启

    “吃不穷,穿不穷,只有懒惰才会穷!”这是马刚奋斗的信念。他19岁南下深圳打工,先后做过打磨工、起重工、钳工等工种,从普通工人打拼到管理岗,他用了22年的时间。今年41岁的他成为华南建材(深圳)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2017年,他还获得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

    从打磨工到焊工,3年省下2万元盖新房

    1996年,由于家庭贫困,马刚选择南下打工。第一间公司是深圳招商重工有限公司,他从一名学徒工干起。“刚开始上班,每天加班到晚上10点。”马刚回忆,从起初的打磨工到起重工,从焊工到钳工,第一年每个月发到手的工资只有600元左右。

    工作两年后,马刚开始从事焊工的工作。每天长达10个小时以上的连续作业,让他的脸上长满了焊斑。“每天上班到晚上9点,只有周日晚上不加班,1个月只有1天休息。”他认为,尽管工作辛苦,但每个月能拿到足额的工资,每月还能省下一半的钱寄回老家,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那时候,马刚的父亲患病,弟弟还在读书,他除了每月寄钱贴家用外,还能从3年的日常开支中节约出了2万元,2001年初在老家盖起了新房。“靠勤劳的双手换来的钱,心里很有成就感。”马刚说。

    项目非常时期,主动请缨勇担重责

    在一线岗位历练了7年后,马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有了跳槽的想法,“我想寻找新的工作机会,让职业生涯有更大的发展。”2003年3月,正值华南建材(深圳)有限公司拓展新业务,他果断加入,期待与企业共同成长。

    入职第一天,马刚被安排到一线车间,干起了老本行——焊工。10天之后,非典风暴席卷整个中国。此时,他所在的项目小组接到东莞石碣镇工地办公室箱房安装工程项目。“从设备采购、产品取样、质量认证等一站式服务都需要有人负责。”马刚称,受非典影响,当时公司要求项目小组成员撤回去。眼看到手的订单就这么放弃了,他觉得很可惜,于是主动请缨牵头负责这个项目,为公司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效益。

    在随后的两年里,马刚先后在电焊、叉车、符合、贴塑、下料、折弯、成品打包等岗位上锻炼,对公司的生产工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新车间成立,带领工人没日没夜地干

    2005年底,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公司决定成立板材车间,并任命马钢为车间主任。“车间刚成立时,成品生产未形成流水作业,一切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马刚说。

    第一批产品是5扇防火门,马刚带领6名工人连续干了36个小时,但成品质量还未获客户认可。当时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他只有保持乐观的心态,带领工人在摸索中找改进工艺的方法。每天,他蹲在生产现场,认真分析生产环节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组织工艺小组研究解决方案。“刚开始的两年,我们的团队边摸索边向客户、船级社检验机构人员请教,让产品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快速提升。”马刚说。

    在板材车间带队干了10年后,马刚被调任生产部经理岗位。他体会到一份更大的责任——既要保证公司稳定发展,又要保证员工收入稳定。由于拥有多个岗位经验,他在一线开展各工种岗位梳理、产能评估等工作,让生产系统人均效率提升了15%。

    随后,公司承接了净化电子厂房业务,改进新产品的工艺遇到很多问题,这对马钢来说又是新的挑战。白天,马刚跑现场解决问题,晚上回到办公室总结与梳理各项具体工作,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华南建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卫国说:“公司产品转型、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工艺作业指导书、生产计划等工作都要马刚牵头落实,整整1年半的时间,他基本都‘以厂为家’。”

 
3上一篇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