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用集体智慧喷涂“汽车智造”蓝图
2018年04月16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汽本田邓俊杰创新工作室
用集体智慧喷涂“汽车智造”蓝图

作者:全媒体记者 王艳 通讯员 张赓亮
 

■工作室成员交流技术改进方法   王艳/摄

   

    在广汽本田涂装科,拆夹具切削岗的噪音大一直是生产难题,其原因是风动切削机切削过程中和车体摩擦从而产生刺耳声音,危害作业人员的听力。最近,涂装三科切削岗职工高立琢磨出一个办法:将切削工艺孔的工具由原来的风动切削机更改为夹具阻隔电泳漆切削,设计一个类似于螺丝的夹具,更换掉切削机,将噪音降到0dB。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行业内还没有人想到。目前,高立正在将自己的创新成果申请专利。

    高立是广汽本田涂装树脂部邓俊杰创新工作室的一名成员。2014年,广汽本田工会以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汽车行业职工喷涂技能竞赛冠军邓俊杰为领头人,组建了“邓俊杰创新工作室”。

    如今,邓俊杰创新工作室通过定期组织骨干例会、课题立项评价交流会等活动,将生产现场发现的课题,通过集体智慧解决。多年来,工作室承担并完成了《自主贴膜设备》、《一种用于汽车保险杠的物流台车》等26项创新课题的研发工作,有效提升了生产现场作业效率。

    建成国内首条内装机器人喷涂生产线

    邓俊杰创新工作室在广汽本田增城工厂生产车间内,面积有90平方米,屋内有PLC学习机、触摸互动屏幕、自动控制系统试验台和图书阅览室等。3月29日下午,记者在工作室见到邓俊杰时,他正和同事们摆弄一个小型铁夹。这个看起来非常普通的“小家伙”,就是工作室最新的一项创新成果——轨道专用维修工具,可快速修复变形轨道。

    邓俊杰介绍,流水线上的整车通过轨道传送,而C型轨道容易变形下凹,传统的修复方法采用加热和锤子敲打,不仅耗时长,还容易引燃附近喷涂车间的涂料。工作室研发的修复夹具不需要烧烤铁轨,而是用铁夹和螺丝固定住变形轨道,依靠外力修正。“这个方法提高了近1倍的工作效率,而且更加安全。”

    “工作室里这类小巧实用的发明创造很多,都是大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遇到难题后,进行技术革新的成果。”邓俊杰告诉记者,2010年,他从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毕业后,入职广汽本田做喷漆工。“以前都是人工喷涂,流水线上的汽车一辆接着一辆,喷涂工拿着3至4斤重的喷枪,80多秒喷好一台车,每个岗位都是满载。下班后,我们扣动喷枪的中指都伸不直。时间长了,涂料挥发的有害气体还危害工人的健康。”

    2011年,邓俊杰获得了广东省汽车涂装工职业技能大赛冠军,不仅荣获了三个荣誉称号,还获得了诸多成长的机会。比赛结束后不久,他就从喷漆工岗位转到机器人监控员岗位。走上管理岗位后,他开始思考建立一条自动化生产线,解放喷涂工人。在他带领下,团队成员经过3年探索,建成了国内首条内装机器人喷涂生产线,以机器人代替了喷涂工,整个生产线只留下4名检查岗位人员,生产效率提高80%。

    “我们克服了100个技术难题,最难的就是控制机器人达到手工喷涂的品质和效果。比如,怎样控制机器人手持喷枪的力度,达到喷涂时不缺漆、不流挂;怎样设置程序让机器人灵活地完成车身狭窄部位的喷涂等。”邓俊杰说,为完成技术创新,他自学了自动化编程知识,业余时间全部都用在调试设备上,“虽然辛苦,但是值得。”

    工作室是职工施展才华的平台

    邓俊杰创新工作室有38名成员,他们大多来自涂装和树脂领域的一线岗位。

    涂装三科整车返修班班长卢智阳入职广汽本田11年,岗位是整车返修工,工作内容包括给车体张贴保护膜,以保护车体不被刮花或受到污染腐蚀,提高顾客满意度。“岗位的循环作业让身体很疲劳,能否设计一些辅助工具减轻负担呢?”在成为邓俊杰创新工作室成员后,卢智阳想改进自己工作岗位的技术。他从小喜欢画画,下班后,就在家画了几张简单的模拟人手分解作业图。第二天上班后,他结合实践反复改进、修改作业图,直到经过同事多方论证,证实可行后,再找厂家按照作业图制作试用品。经过3个月的试验和修改,可以替代人工贴膜作业的车顶保护膜自动化贴膜设备终于完成了。“这是国内首创的自动化车顶保护膜贴膜机,它降低了人工作业强度,每年可为企业增效18万元。该项目正在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国家发明专利。”卢智阳自豪地告诉记者。

    对喷涂班员工朱日辉来说,工作室是施展才华的平台。在工作中,朱日辉观察到,涂装机器人的喷涂装置及元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关闭不良泄漏,或者使用时间长会出现污染涂料等现象。如果使用新元件或者将旧元件修复再用,在没有经过有效测试和冲洗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二次故障”和“油漆受污染”,从而直接影响整车品质。朱日辉和同事们研发了“自动机三联阀、溶剂阀及喷枪的冲洗和检测系统”,成功解决了人工清洗三联阀、溶剂阀和喷枪消耗大量工时和清洗溶剂难题。

    26项创新课题为企业创效近千万

    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创效。5年来,邓俊杰创新工作室一直致力于加强涂树领域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运用和产品技术改进工作。截至目前,工作室累计完成26项创新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大批企业发展急需人才,其中23名员工还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性专利)。研发课题为企业创效近千万,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

    工作室成员江集龙、潘俊杰创新发明的“俊龙号”保险杠高效通用台车,将保险杠装载量提升50%以上,成功解决了合成树脂二科现有厂房面积满足不了三条生产线投产需求的难题,为企业每年增效100万元。

    涂装生产用的密封胶枪为密封胶机械手必备零部件,原日本进口枪嘴寿命短、易磨损、单价高,工作室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研究室联合攻关,实现了自主设计新枪嘴,摆脱了国外技术束缚。

    涂装三线烘炉系统的冷却风机开机后一直运转,直到生产结束关机后才停止。冷却风机主要用于给烘烤后的车体进行降温,而烘炉系统在升温时、吹扫时没有车体,冷却风机却一直运行,造成生产上的浪费。为改变这一现状,工作室成员通过系统改造,监控台车位置,对烘炉的冷却风机运行情况进行精准控制,减少风机的运行时间,提升烘干炉的能效。该课题获得公司2017年上半年节能课题二等奖。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