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悦读 上一版  下一版
《工道》:绽放于焊花中的人性异彩
思维还将带我们到多远
下一篇4 2018年07月06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道》:绽放于焊花中的人性异彩

作者:
 

    《工道》

    谢友义 著

    团结出版社

    ■马忠

    任何题材的小说都只是以该题材为背景,重在写人,把握住这一点,就不会陷入题材枯燥论。对于工业题材小说而言,可以以飞溅的钢花、旋转的车床为背景,描写工人们的生活和情感。将主旋律、将厚重的思想消解在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用通俗、轻松的手法表现出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作家谢友义抓住了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核心点——“工厂为背景,前景却是人”,完成了他的最新工业题材长篇力作《工道》。

    小说讲述了两名要好的职校生游学山、钱方之间的工作、生活的情感故事。他们毕业之后进入南方船舶公司同一班组,但他们因为不同的人生追求,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游学山重技术,认为“读技校,是学技术”,技术是一个工人的尊严,立身之本。在实习期间,面对“实习生近500人,学校只分配200人”的残酷现实,“肥仔”钱方想方设法,四处活动,争取留厂。而游学山“对这次是留是走都有心理准备”,自下厂实习以来,一下班就回宿舍看书、学习。出人意料的是,两人都留下了。钱方靠讨好、巴结上司,很快在班组里担任了副班长一职。不久升为副工长。再也瞧不起游学山,一度逼他到“下岗”边缘。特别在游学山获市电焊大赛冠军后,更要除掉这颗“眼中钉”。哪想碰上公司人事改革,没有学历的钱方被新来的大学生何家华取代。游学山却因为自考了大专英语,从一名电焊工成为公司经营部翻译。从此两人命运发生了逆转。

    小说叙事突破了工业题材宏大叙事的固有模式,一方面以“日常生活视角”致力于还原完整、流动的造船工人日常生活图景和人生本相;另一方面,努力书写造船工个体以及群体的传奇,实现了“日常生活转向”。

    小说的非常可贵之处在于,描写的主体不是老工人,而是年轻的技术工,展现的是几代人的付出,出彩的是优秀的烧焊工陈仙花、金心铃等船厂“金花”。小说在技术处理上克服了枯燥,体现了丰润,主要是写人的感情突破。

    曾在国企工作多年的谢友义,对产业工人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使他对笔下的工人们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热爱,所以他的小说里我们看到的是对人性中“美”与“善”的见证。

    一般来说,好的小说一定会去协调人与现实生活,协调人与人内心,协调人与人之间灵魂相互紧张的状态。长篇小说《工道》协调人物伦理关系的焦点是从人性出发,始终在善与恶、正与邪、错与对、真与假等的深度较量中彰显人物性格,凸显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从而在书写个体命运的同时,折射和彰显了新时代中国产业工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塑造了新一代产业工人的崭新形象。

    时过境迁,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心理落差、沧桑感、对世态炎凉的感受等,为创作提供了可资挖掘的素材。谢友义笔下的那些平凡的小人物,那些工段、班组的师傅和工友们的故事,是可以感动很多人的。这也是区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精英立场的重要之处,也是谢友义的工业题材小说被越来越多人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