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下一版
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解决小诉求 凝聚大力量”活动现场推进会
“外来工”变身“主人翁”
数字化让阅读更加“身临其境”
梁思成留下一座神秘“影子之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07月20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圳龙华区通过引进社会组织、建立社团、达成自治公约等方式,让产业工人参与社会治理
“外来工”变身“主人翁”

作者:
 

   7月1日,深圳龙华街道清湖社区以“社区嘉年华”的方式迎接7月的到来。风雷运动社、星火读书会、北极星英语角等外来青工兴趣社团纷纷到场,吸引了不少趣味相投者驻足围观。破草地音乐社成员在现场举办了一场社区音乐会,在这个以外来工群体为主的社区里唱出了打工人的心声。

    在深圳龙华区,外来工逐渐发展出许许多多的兴趣社团,也成立了居住社区内部的租客联盟,他们开始“主宰”自己的生活,“主人翁”的意识在他们心中逐渐生根发芽。这得益于龙华区委政法委(社工委)主创的“产业工人参与型治理模式创建”项目(以下简称“龙华项目”)。该项目让“外来工融入”不再是一句口号。

    将产业工人从社会治理对象转变为社会治理主体

    深圳龙华区下辖观湖、民治、龙华、大浪、福城、观澜6个街道,108个社区,户籍人口虽然只有30余万人,但实际管理人口290多万人,拥有华为、富士康、锦绣等大型产业园区,产业工人的占比接近辖区实际管理人口的半数之多,人口比例严重倒挂,社会治理难度大。龙华区委社工委社会建设指导科负责人王树明介绍,2017年,龙华项目开始实施,通过引进社会组织、发动工人建立社团、达成自治公约等方式,努力将产业工人从社会治理对象转变为社会治理主体。

    2018年4月25日,2017-2018年度“粤治-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名单在南方传媒大厦公布,龙华项目位居榜首,并被纳入广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案例库。其推介词称,在深圳龙华区,让“外来工融入”不是一句口号。龙华扭转政府治理思路,让青年产业工人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推出“联防共治会”、“互助普法社”、“和事佬协会”等社团,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真正变“外来工”为“主人翁”。

    龙华项目启动以后,经过大量实地走访摸查和调研,在区内6个街道分别选取产业工人密集、治理问题突出的6个社区和3个不同类型的厂区,试点建设“6+3”参与型社区(厂区)治理项目,打造产业工人参与社区治理平台,推动社区、厂区“两区联动、两区共融”。比如,针对龙华街道清湖社区单身青工原子化现象严重,缺乏自我发展规划和自我管理要求的社会治理问题,提出打造支柱产业园区青工“自治共享型社区”治理项目。针对观澜街道新澜社区城市管理和治安联防水平有待提升的现实需求,提出“联防安全型社区”治理项目等。

    王树明介绍,在龙华平安创建专项经费支持下,各试点分别获得20至50万元不等、共计285.09万元改革试点经费,引入福城楼长协会、青原生活服务中心等多家社会机构深入社区,为产业工人提供联谊交友、生活服务、技能培训等多种服务的同时,引导产业工人成立联谊会、联防会等社团,以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身份参与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等社区治理事务中,积极参与居民议事会等社区议事平台。

    在社会组织力量的支持下,以龙华街道富康社区、民治街道丰润社区为代表的一批龙华产业工人自主参与社区与园区治理的典型案例先后崭露。民治街道丰润社区注重发挥楼栋长党政方针宣传员、社情民意报送员、邻里矛盾调解员、物业服务监督员的作用,选拨楼栋长46名,并建立了各楼栋微信群,协助党总支、居委会开展上传下达、搜集社情民意、开展活动与服务等工作。

    以租客联盟形式组建社区治理的柔性参与力量

    龙华项目通过开展贴近租客需求的服务活动,减少租客之间的人际隔膜,重建信任关系。在此基础上培育租客义工队伍,逐步发展租客互助协会,使租客群体能够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从而为社区治理培育出一支柔性的参与力量。例如,在龙华支柱产业园区青工“自治共享型社区”治理项目中建立了清湖社区“租客自治会”,引导青年产业工人租客制定社区自治公约和安全居住公约,建立楼栋联络员制度和跨楼栋的片区自治小组制度。

    龙女士来自湛江农村,既是清湖社区的租客,也是租客自治会的某小组组长。她介绍,“以前社区内的租客白天进厂打工,下午回家后各自关上门,彼此不怎么打交道。”租客自治会成立后,端午、中秋节等节日,自治会联络租客们一起举办各类联谊活动,大家在一起喝茶聊天或者外出郊游,邻里很快就熟悉了。

    龙女士介绍,“社区内的租客多是年轻的外来打工者,在生活上总有疏忽之处。”租客自治会每月都会定期到租客家慰问,也会提醒他们避免使用不安全的电器等事宜。当初,社区内的许多外来工都有自行车或电瓶车,堆放在楼道里容易堵塞消防通道。租客自治会呼吁租客一起捐钱建了便民锁车杠,统一管理代步工具,楼道再也不拥堵了。让龙女士最为感动的是,租客自治会的成立让社区内的外来工租客由彼此互不相识到互助互信,“我们有个群,但凡刮风下雨,或者某个家庭的父母来不及接送小孩,社区内的其他租客就会积极地互相帮助”。

    据悉,目前清湖社区“租客自治会”已发展租客会员1000余名,覆盖社区楼栋78栋,初步形成“楼栋联络员—片区自治小组—租客自治会—社区自治公约”四级安全自治联防机制。

    用兴趣社团改变青年产业工人生存的原子化状态

    龙华街道清湖社区和富康社区均临近富士康科技集团深圳龙华园区,产业工人高度聚集,且同质性较强。2017年,龙华支柱产业园区青工“自治共享型社区”治理项目在富康社区发起成立青年社区学堂,通过开展需求导向、文化引领的综合服务,改善青工群体的工作生活和心理健康状态。

    2016年8月,湖北黄冈人陈浩来到深圳富士康工厂打工。他是个热爱运动的人,平时下班后会去跑步,周末会约室友爬山。当然,并不是每次都有人一起去,室友更想宅着打游戏。2017年2月,在一次公益活动中,他发现了风雷运动社,终于找到了组织。加入风雷运动社后,陈浩经常和运动社的社员们一起策划徒步活动,参加运动社的夜跑,周末还能和大家一起出游,“不再是一个人”。

    “我感觉大家就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互助互信。”北门剧社的钟红(化名)也在兴趣社团里找到了同好。她不仅接受社团服务,还逐渐转变为服务的提供者,尽力帮助其他工友。2005年,四川人钟红随丈夫来深圳,目前她在一家教育机构任职。对她来说,参加兴趣社团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很多朋友。“感觉到很温暖,大家都会关心你。”钟红介绍,在清湖社区学堂里,她还可以学到吉他、电脑、摄影等许多课程。“以后有时间,我希望能在学堂里多开展些亲子类活动。”

    对于风雷运动社未来的发展,陈浩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希望能加强运动社内部社员的训练,参与更多的比赛。这一年里,风雷运动社参加了大浪青工运动会、马拉松、福田骑行等各类活动。

    目前,龙华清湖社区里的风雷运动社、北极星英语角、星火读书会、闪电武术社、破草地吉他社等7个青工自治社团,吸纳社员超过400人,全面服务超过5000人次。

 
3上一篇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