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重点 上一版  下一版
省人大首设“代表通道”传心声
三地政策需要尽快衔接
3上一篇 2019年02月01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省人大代表聚焦粤港澳大湾区
三地政策需要尽快衔接

作者:全媒体记者 兰兵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粤港澳大湾区”是高频词,着重强调高标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加快编制大湾区建设专项规划,携手港澳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省人大代表们也非常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软联通”、“硬联通”,为此,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省人大代表、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认为,珠三角九市要树立起大湾区意识,要充分发挥港澳市场经济成熟、国际化程度高、创新资源更丰富的优势,同时发挥珠三角腹地广、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制造业发达的优势,从而真正实现粤港澳三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同发展。

    “更加注重创新引领,以广深港澳创新带为主轴,珠三角九市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创新要素和资源优势、产业基础,明确自身创新发展的战略方向,协同打造一批真正前沿、高端、战略性的研发基地,合办研究型,尤其是体制、机制创新型大学,争取能够协同打造一批真正的前沿技术,珠三角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实现突破,携手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梁士伦说,粤港澳三地要争取尽可能加快各项社会政策的衔接。“比如在创新创业、生态旅游、生态的打造和保育方面,尤其是在医疗保障、民生服务方面能够形成一体化的平台。”他说,同时还要注重“软联通”,要加强粤港澳三地岭南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的交流,真正推动粤港澳三地人文资源深度融合,共同携手打造世界级的生态宜居、宜业湾区。

    省人大代表、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曾学智认为,应将法治思维贯穿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始终。他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广东省要推进与港澳在法律服务、金融、医疗、建筑等领域的规则对接。“重点是三地的规则衔接上要取得突破,而规则的相互衔接,就意味着法治先行,就是说我们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在一个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规则引导下进行建设。”曾学智说。

    因此,曾学智建议大力扶持法律服务业,特别是涉外法律服务业。他表示,省司法厅、省商务厅、省政府法制办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但它的级别还停留在政府下属部门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如果能上升到更高层级,形成顶层设计,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非常有利了。”

    曾学智说,在完成顶层设计后,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在法律行业多年,他对于涉外法律人才的缺失深有感悟,“当发生涉外法律案件时,在省内找一个有分量、够优秀的律师是很困难的,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严重落后,需要我们加快步伐赶上。”曾学智说,政府应当高度重视这方面的短板,鼓励和建立熟悉港澳法律的人才梯队。

 
3上一篇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