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联谊 上一版  下一版
有一种幸福叫催婚
让职工的爱情不再“流浪”
下一篇4 2019年03月01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职工分享催婚故事:
有一种幸福叫催婚

作者:
 

    春节充满欢声笑语,但也有一些甜蜜的负担。根据某社交平台的调查,春节期间最具普遍性的“甜蜜负担”,就是催婚——“有女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结婚?”……下面几个职工的催婚故事,既能反映几代人婚恋观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年轻人的内心想法。

    第一顿饭就被催婚

   主人公:贾爱国

    春节返乡前夕,我去街头美发店准备理个发。tony老师格外热情。

    “帅哥,你哪里人?”

    “我是江西人。”

    “哪里?”

    “赣州。”

    “听说你们那的彩礼很贵啊!”

    “额,是有点,20多万元吧!”

    我迅速发现了他在我回答完之后那双瞪得圆鼓鼓的眼睛。

    以上的情景对话,我经常遇到,不禁感慨:“难道江西赣州彩礼贵,全国人民都知道啦?”

    我的老家在江西赣州的一个乡村。这里的乡俗比较保守,彩礼是笔很大的数目。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和收入提高,水涨船高,彩礼普遍飙升到二三十万元。许多人听说是赣州的女孩子,都得掂量下自己的口袋。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的父母亲多年前就开始催婚。一直催到我30岁。眼瞅着,亲朋好友该问的都问过了,没人再给张罗介绍对象,更是急了。母亲不知道多少次明着偷着抹眼泪。父亲急得没办法,只能对我骂,50多岁已经白了整个头。每次春节回家,见到家里双亲这样的,我又于心何忍?我从未想过独身,只是还想再等等,看来也等不了了。

    “我攒了十五万元,你赶紧吧。” 回到家第一顿饭,父亲就催婚了,将近30岁的我,无言以对。又不想将就,又心疼父母,心里复杂得很。

    有一种幸福叫催婚

    主人公:尹敏

    说到催婚,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近20年前的那段催婚经历。

    1996年军校毕业后,26岁的我,给自己定下了“先立业,后成家”的人生规划。次年8月,我调入某装甲团政治处担任新闻干事。在团领导的支持下,经过三年打拼,我在2000年夺得了全师新闻报道工作的冠军,不仅立了二等功,而且还提前晋职。

    初次成功的喜悦,激发了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决心。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去饭堂吃饭时,碰到了担任值班首长的团政委。他见到我时,一脸诧异地问:“尹敏,今天是礼拜天,怎么不去陪女朋友?”“政委,我还没找呢。”我笑着如实回答。

    当时,我已30岁,是全团光棍队伍中的“大哥大”。虽然我没有什么危机感,但团政委很着急,发动大家为我张罗对象。那段时间,我成了名副其实的“相亲专业户”。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我终于在一年后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

    近年来,催婚是春节前后媒体关注的一个热词。我想,如果不是血浓于水的亲人,不是处得跟一个人似的好友,谁还会为你结不结婚操心?只要想到了这一层,那些所谓的烦恼还值得计较吗?

    催婚,让我无言辩驳

    主人公:文人墨客

    “你还有几个三十?”“什么时候把女朋友带回家?”每次高高兴兴回家过年,还来不及高兴,就面对着父母的一次次催婚,我甚至感受不到春节的喜庆和开心。

    去年也是这样,为了回家跟父母过团圆年,我有意识地在年三十才回家,一进家门还是没躲过父母的催婚,那几天我去了同学聚会,未能去亲戚家拜年,万万没想到,在我返回广州的前一天,父母又悄悄给我安排了一场相亲,原本在家想陪父母好好吃顿饭,也未能如愿。当女方来到我家,父母的理由非常充分,说邻居比我小的都抱上了小孩,如果我还在为事业拼搏,挣再多的钱也没啥意义,说到最后父母竟然搬出“无后为大”这四个字,让我无言辩驳。

    父母的催婚,是对儿女的格外关心。这无可厚非。但我真正想说的是,希望父母对儿女多份理解,少一些自己的意愿,而作为儿女,既要懂得父母那颗永远不放心的心,更要明白父母的一番苦心,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忙、顾不上”等理由,而是让烦恼不再顺其自然地往下发展。过年的时候,只有把一些不必要的因素抛在一边,这年过得才有意义,更有年味。

    春节,我们一起呵护亲情,多份快乐,少点烦恼。

    婚否婚否,应自主选择

    主人公:叶丽明珠

    每到春节假期,单身青年难免遇到各种“花式催婚”甚至“魔鬼式催婚”,而各种“反催婚”攻略也层出不穷。

    在传统观念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先成家,后立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攀比和从众心态也让父母们不甘落后,从子女小时候的学业到长大后的婚恋和生育,总是“催”个不停。

    但从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来看,虽然也理解父母“为子女好”的急切心情,却也不再完全认同过去的那些观念。他们更看重恋爱和婚姻的质量,不愿因为被“催”而将就,不愿为了结婚而结婚,更相信顺其自然,唯愿等到适合相伴一生的人才谈婚论嫁。

    时代在进步,婚恋观念也在改变。婚否婚否?对于年轻人来说,应是自主选择。毕竟,催婚并不是最有效的办法,有时甚至会弄巧成拙,结婚也并不是为了向父母完成任务。自己的幸福需要自己做主,自己的婚姻应该自己选择。

    (来源:南方网)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