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传承200年酒曲 5年研制出“崔心酿”
2019年03月15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九江酒厂劳模创新室:
传承200年酒曲 5年研制出“崔心酿”

作者:全媒体记者 黄细英 詹船海
 

■崔汉彬(左)和刘新益(右)向记者介绍崔心酿     黄细英/摄

    

创新档案

    名称:九江酒厂劳模创新室

    带头人:崔汉彬

    成员:关正生、刘新益、方毅斐等43人

    地点: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

    级别:省级

    成立时间:2013年

    

创新成果

    劳模创新室自创建以来,创新团队在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项目20余项。突破性地把“直接勾兑方式”改为“间接勾兑方式”,酿造出风格独特的“九江酒”。成功开发了崔心酿、九江十二坊、粤宴等新产品。创新室骨干带动中国米酒研究院在九江酒厂设立,通过整合一流的白酒产学研资源,实现广东米酒酿造水准与售价水平达到全国“双一流”。2015年12月,九江酒厂劳模创新室被省总工会授予广东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创新留言

    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区国良:九江酒厂劳模创新室自创建以来,发挥着劳模示范带头作用,在技术创新、产品更新换代过程中发挥了引领、先锋作用。经过几年的发展,在新产品开发、工艺研究等方面,创新室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3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佛山市九江镇的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江酒厂”),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这款‘崔心酿’的主要原料只有大米和水,试想中国有那么多种大米,如果每一种米都酿出不同口感的酒,就能最大限度保证定制品质和个性化,保持新鲜的口感。”全国劳动模范、九江酒厂劳模创新室领衔人崔汉彬拿出去年中秋上市的新产品向记者介绍。作为白酒国家级评委,他闭着眼睛尝一口就能分辨出酒的度数、品类和发酵技艺等。

    2013年5月,崔汉彬带领4位党员劳模同事在九江酒厂共同成立了劳模创新室。每天,他都要与几位“品酒师”同事泡在实验室里, 研究酿酒、调酒、品酒。如今,每年全国各地有十多万人到九江酒厂参观。2018年9月,第十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200强报告发布,九江酒厂以91.35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第2年位列中国米酒类品牌价值第一名。这离不开劳模创新室的传承与努力。

    创新勾兑方式 酿出风格独特的“九江酒”

    从1992年大学毕业进入九江酒厂起,崔汉彬几乎做过每个工种。一次偶然的机会,作为勾调师的他,对白酒酿造技艺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回忆称,当时他发现九江酒味道很传统,但和现代人的口味有出入,便萌生了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技术融于一体的念头。他虚心向老员工请教,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练习,早上6点进车间,晚上10点要关门才离开。3个月后,他以竞赛第一名的成绩迈入技术生涯。

    “我不会喝酒,一喝酒就脸红心跳。”崔汉彬苦笑道,但勾酒、酿酒都离不开品酒。刚蒸馏出来的新酒一般不可轻易品饮,但为了了解新酒的口感,他却铆着劲儿品尝。每天试十多批酒,下班骑自行车回家都是晕乎乎的。

    上世纪90年代,九江酒厂仍采用“直接勾兑”的方式调酒,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还导致口感参差不齐。随着销量成倍增加,让酒的质量统一,改革勾调工艺势在必行。经过5年的时间,崔汉彬终于探索出间接勾调方法,即先勾调出小样,再在200多吨的大罐中混合、调整,解决了原来配方不精准的弊病,为酿造风格独特的“九江酒”提供了技术支持。

    奋战5年研制出“崔心酿”

    米香型属中国白酒四大香型之一,广东米酒是米香型的代表。但此前广东米酒处于低价、低档、同质化的状态。对此,崔汉彬带领劳模创新室成员开始研究更优质、价格更高的产品。

    “您品尝下这个萃提大米精华的‘崔心酿’。”崔汉彬把去年中秋上市的新酒倒入陶瓷酒壶中,醒酒5分钟,再通过细细的瓶口倒在专用的敞口圆杯里,一杯刚好20毫升,瞬间米香四溢。记者轻抿一口,米香滑过喉咙,舌尖尚存余蕴。

    “崔心酿”得来不易,这是崔汉彬带领团队成员奋战5年的成果。“这个酒的成分只有米和水,传承了200年的酒曲。”崔汉彬告诉记者,做这个酒要达到一个境界:米研深透、醇出层次。“最大的难度就在于要改变传统米酒的全部缺点,比如上头、口味重、喝了有点闷、散得慢等。”崔汉彬指出。

    这几年,崔汉彬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逐一品评上百种酒,仔细分辨每种酒的色泽、香味,将其刻在脑海里。他将这个过程比作“重走长征路”,一步一步重新出发和摸索,目标是将九江双蒸打造成口碑一流的名酒。

    如今,“崔心酿”让消费者进入米酒生产环节,与酿酒师一同决定原料、配方的选取,从而定制属于自己口味风格的酒。“‘崔心酿’只是一个开始,相信九江酒厂今后的产品一定是更个性、更有格调,也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崔汉彬说。

    记者发现,“崔心酿”上还有星级评价,是用“崔氏评酒法”评出的等级。“这款是2星半,市场上卖到480元一瓶,目前我们可以做到4星半,正在研发的新产品有望达到5星。”崔汉彬告诉记者,评级除了要看色、香、味外,还要看有无高原反应、胃是否打开,三感如何(喝时感觉,喝后两三个小时舒不舒服,连续喝上四五天时是否有精神)。

    “认识我的人常说,给崔汉彬一杯酒,只需闻一下,他大概就知道酒的优劣、种类、香型、使用什么曲种、使用什么生产工艺。”然而,崔汉彬却说,自己没有什么超人的能力,鼻子和舌头跟常人没有什么不同。过鼻不忘的本事,靠的是锲而不舍、勤学巧练。

    培养出一批专业品酒师队伍

    作为白酒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师、九江双蒸非遗传承人,崔汉彬对于白酒品评、酿造有着深厚的认识,是《全国酿酒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统一培训教程》编写的主要参与者。在日常工作中,他言传身教,为公司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品酒师队伍。

    “培养人才,需要为其提供平台。”崔汉彬说,看万本书、行万里路、高人领着走,这样培养的人才,层次就不一样了。

    九江双蒸第十七代非遗传承人刘新益和方毅斐就是代表,两人都是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如今刘新益是酒体设计工艺技术创新团队的队长,方毅斐是品质控制技术创新团队的队长。“从原材料、到成品出厂的把关,都是我们实验室在负责。”方毅斐说,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安全性,才能让九江酒厂出品的酒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在酿酒师这个岗位干了17年的刘新益,与工作室团队成员共同研发了超50种新产品。其中“最有成就感”的是“九江十二坊”,还有“付出超乎想象努力”的“粤宴”。

    “不是说换个包装就是新品了,我们会做出其他香型的酒,和原来的风格与工艺完全不同。”就像是花了十几年研发与完善的“粤宴”,研发团队要想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与习惯,就要从源头上改变工艺。

    在刘新益看来,工匠精神传承下来的不仅是“每天品酒过百次”的经验与坚持,更要在传承之上不断创新,更符合时代的需求,“匠人代代相传,每一代人都有所进步。”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