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工事 上一版  下一版
高空“开车”的女司机: 纤纤细手操纵大型塔吊
小支架大实用
新沙港公司 组织女职工春游活动
下一篇4 2019年03月22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空“开车”的女司机: 纤纤细手操纵大型塔吊

作者:全媒体记者 黄细英 通讯员 林健
 

    ■杨银锋在驾驶室内黄细英/摄

    ■杨银锋沿着塔吊内部近乎垂直的阶梯往上爬黄细英/摄

    ■全媒体记者 黄细英 通讯员 林健

    “终于等到你了,搞完就可以睡觉了。”3月14日凌晨1:46,中建四局华南公司承建的广州南沙国际邮轮码头项目唯一一名女塔吊司机杨银锋坐在9米高的塔吊驾驶室里,望着工地上刚到的一批钢筋,在朋友圈发出了这样的一句感叹!凌晨时分,城市的万家灯火逐渐减弱,但项目工地上却灯火通明,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木材搬运等情景交接,呈现了一片忙碌的样子。

    塔式起重机又叫塔吊,是每个建筑工地必备的起重设备。塔吊司机是一个高危险和高强度的职业。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巾帼不让须眉,也开始“挑战”塔吊司机这一行业,杨银锋就是其中一位。

    当塔吊司机有多难?考试通过率才10%

    “听说开塔吊工资挺高的,就去学了”

    3月15日上午10:30,记者走进南沙国际邮轮码头项目,看到工地上有五台塔吊正在吊施工用的钢筋、木楞、脚手管等施工原材料的设备,戴着安全帽的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其中一处的塔吊,此时,杨银锋正在这个塔吊上作业。

    “带上这个手套吧,塔吊比较多油污。”工作人员提醒记者道。记者沿着塔吊内部近乎垂直的爬梯,一层层往上爬,由于塔吊正在作业,不停摇摆,记者爬到4米高时,便觉得头有点晕眩,手有点乏力,工作人员让记者停在标准节休息平台休息一会再继续往上爬。5分钟后,记者才爬上塔吊的驾驶室外,见到了正在作业的杨银锋。

    杨银锋是个90后,来自广西百色的一个小村庄,个子不高,文文静静的,穿着一身干干净净的运动服饰,正专注地用一双纤纤细手操纵着大型动臂塔吊在工地上运转。“往左一公分”、“再往下点”……对讲机不断传来地面塔吊指挥的声音,杨银锋照着指挥,眼睛望着塔吊铁臂,手不停地操作着挡位。

    “我以前都是跟着老公做泥水,因为个子小,做泥水太辛苦了。”杨银锋告诉记者,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的孩子已经9岁,小的才2岁多,初中学历的她迫于家庭生活的压力,跟随丈夫去工地干活,“做泥水很不稳定,后来听说开塔吊工资挺高的,就去学了。”

    今年1月4日,杨银锋拿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颁发的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当塔吊司机还是不容易的,当时有140多人参加考试,最终才10多人拿到了证书。”

    塔吊工作要求胆大心细

    “第一次,爬了10分钟才到达空中驾驶室”

    今年春节过后,杨银锋开始在网上找工作,得知中建四局华南公司承建的广州南沙国际邮轮码头项目需要塔吊司机后,便来到广州面试,并凭借优异的笔试成绩和专业的实践操作获得了这份工作。

    杨银锋告诉记者,塔吊由司机加现场指挥两个人组成,司机是操作手,铁臂往哪个方向摆动,吊钩上下移动都是由司机在驾驶室里面操作。而现场指挥一般情况下是站在地面上,工地上的工人需要吊任何物体只要找现场指挥就可以。“现场指挥是我们司机的眼睛,是塔吊的双手。”杨银锋表示,在高空中,司机根本看不见钢筋起吊点的具体位置,可以说是盲吊,“我们只能根据指挥在对讲机中的提示操作,不敢有半点大意。”

    位于港口的工地,有时风比较大,驾驶室里也是不停地摇晃,人站在上面那真是胆战心惊。对于第一次爬上位于高空中的驾驶室,杨银锋也是记忆犹新。“当时的操作室有十多层楼高,我花了10分钟左右才爬上去。耳边是呼呼的风声,吓得腿有点发软,但当时我很冷静,既然选择了这行,就要克服种种困难。”在一次次“历险”中,杨银锋的胆量终于练了出来。“当时我的衣服也跟你的一样,弄得一身脏。”杨银锋看着记者满是污渍的衣服说道。

    高空作业 孤单是一种莫大的考验

    “上厕所不方便,不敢多喝水”

    每次出工,杨银锋都要从底部爬到顶部的驾驶室,在攀爬的同时,她还要不断地检查各连接部位螺栓的紧固情况,有松动的要及时拧紧加固,一切检查完毕,她才可以进入驾驶室,这是作业规程,更是保证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杨银锋每天上下班要爬塔吊楼梯最少4次,如今,踩着大约20厘米宽的长梯往上爬,不到半分钟,她就能到达9米高的驾驶室。杨银锋每天的工作都是坐在不足2平方米的驾驶室中,控制着大型动臂塔吊,用吊钩移动重物,来来回回重复着同样的工作,陪伴她的只有一部对讲机。

    记者发现,驾驶室里,还放着一瓶矿泉水和一小包饼干。“上来了一般就要下班才下去,备点零食以防临时加班肚子饿。”杨银锋告诉记者,口渴的时候也不敢像在地面工作那样尽情喝水,因为上下一趟塔吊很耗体力,所以上厕所不方便。

    一天时间都是一个人在狭窄空间里工作,孤单是一种莫大的考验。“工作不忙时,我也会在对讲机里跟工友们聊天。”这样的消遣方式,对于曾经饱受工地之苦的杨银锋来说,也是一种满足。

    “我们出来工作,一般都是半年才回家一次。”晚上下班,杨银锋会在宿舍里跟老公视频,看看孩子,唠唠家常。如今,杨银锋的老公也在学习开塔吊。“我在这上班每个月可以拿到7500元的工资,让老公也去考证,这样两个人可以在一个工地工作,互相有个照应。”杨银锋对未来充满憧憬。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