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职场 上一版
单位作出录用承诺后反悔 要承担赔偿责任
2019年03月27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单位作出录用承诺后反悔 要承担赔偿责任

作者:
 

    很多企业招聘过程中,在确定了录用对象后,会向求职者发送录用通知书,告知求职者办理入职手续的时间。此外,一些通知书还会明确承诺薪酬福利待遇。不过,有些企业在发送录用通知书后,会因为某些原因改变了决定,不再录用对方。此时,由于录用对象往往在收到通知书后就向原单位辞职,已放弃了原单位工作岗位、工龄,甚至是年终奖,极易与反悔的企业发生争议。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应明确此类纠纷的性质、维权途径和预防措施。

    案例

    发了offer又反悔 单位应赔偿劳动者损失

    2016年3月,某国企发布招聘广告,面向全球招聘一名助理副总裁,最终物色到一名合适的人选,经过初试、复试和体检等环节,公司决定录用该求职者,并向其发出了《录用通知书》,明确告知其薪资标准、福利年假标准,要求其在2016年5月10日到公司报到上班,该劳动者随即复函表示欣然接受。

    由于该劳动者是外籍人士,在接到《录用通知书》后随即向原所在国的雇主辞职并举家来到中国(其配偶也辞去了原所在国的工作,子女也办理了退学),并在该国企附近租了住房,等待入职。2016年5月8日,该国企忽然通知,因经营方向发生重大调整,将取消“高级市场总监”这个职位,因此不能录用该求职者。

    得知这一情况,该求职者倍感愤怒,表示执意要按《录用通知书》的内容前来入职,否则将追究该国企的法律责任。经过该国企人力资源部门与求职者的艰苦沟通、谈判,该求职者接受公司支付两个月工资及住房押金的赔偿条件,双方达成和解。

    用人单位发出录用通知书后又单方反悔,致使劳动者权利受损的情况并非少见,不少用人单位认为录用通知书没有法律约束力,反悔也不会承担法律责任。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录用通知书签发后,虽然用人单位与应聘者之间还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如果用人单位单方面反悔,而给劳动者造成损失,那么用人单位应该对该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提醒

    此类争议属于民事纠纷

    用人单位向求职者发出录用通知书,承诺有关薪酬福利、工作岗位方面的待遇标准的,能够代表其真实意思,这一录用通知书对用人单位产生法律约束力。根据诚实信用原则,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承诺与求职者签订劳动合同,并兑现事先承诺的待遇。用人单位反悔,是失信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不过,由于此时求职者尚未入职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也未签订劳动合同,双方未建立劳动关系。因此,双方法律关系不受劳动保障法律相关规定调整、约束。双方因此发生的纠纷属于缔约过失责任纠纷,适用民法领域的规定。

    合同法第42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用人单位作出录用承诺后反悔的,属于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劳动者可直接通过诉讼维权

    在缔约过失责任纠纷中,由于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尚未签订劳动合同,未实际发生用工行为,所以双方之间尚未建立劳动关系。求职者如与用人单位发生缔约过失责任纠纷,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无需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现实中,即使求职者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仲裁委也会告知其不予受理。

    目前,法律并未对用人单位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应当赔偿的金额与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如发生此类争议,法院通常会参照用人单位承诺的待遇标准、求职者的基本情况、再就业能力、机会成本损失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对求职者的损失进行酌定,赔偿标准通常相当于求职者入职后1至3个月的工资。此外,如果求职者存在怀孕、伤残等特殊情况,法院也会予以考虑,在赔偿金额上给予求职者一定倾斜,以保障实质公平。

    求职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入职时用人单位并非拒绝签订劳动合同,而是降低了此前双方谈妥的条件,在劳动合同中未按此前的承诺确定薪酬待遇等相关标准,此时如果求职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则视为接受了劳动合同条款与条件,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不得再以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与入职前承诺不符为由,主张变更劳动合同或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合理预防用人单位的不诚信行为

    现实中,许多劳动者收到录用通知书后,会从原单位离职,甚至为入职心仪的新单位,放弃原单位的年终奖、奖金等福利待遇。此时,如果用人单位失信,会对双方的互信关系造成严重打击,并可能给劳动者造成经济损失。由于缺乏心理预期,劳动者往往对此类不诚信行为“防不胜防”。对此,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应对:

    注意保留用人单位发来的录用通知书,通知书未明确说明薪酬福利待遇标准的,可以向用人单位询问。

    用人单位以电话等口头方式表达录用意愿的,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保存证据。如用人单位未及时通知的,可以做好准备后致电公司,以询问入职细节等合理理由,确定公司的录用意愿。

    按照用人单位通知的时间、地点,携带指定材料准时到达用人单位办理入职手续,避免因迟到、手续不全等原因无法入职。如有关材料暂时无法提供,可以提前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