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坚守平凡亦是不凡
24小时待命的水上“逆行者”
从搬运工到董事长 他把每件小事做到极致
离别坚守11年的岗位 有太多不舍和眷恋
在无声世界默默扮靓城市
工地“小鲜肉”变“实力干将”
用心雕琢城市美丽绿植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05月06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广州救助基地潜水队队长叶惠波:
24小时待命的水上“逆行者”

作者:
 

    ■叶惠波彭新启/摄

    5月2日上午,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广州救助基地潜水队队长叶惠波与队员从外地执行救援任务后马上又回到基地值班。2001年,叶惠波从部队转业后来到南海救助局工作,这一干就是18年。“在职业生涯里,通过一件件小事的亲身体验,逐渐体会到这份职业的自豪感、成就感。”叶惠波的讲述将镜头拉回到平日奋斗的一个又一个场景。

    2004年10月的一天,叶惠波在值班室接到遇险报警电话:一艘货船在珠江口航行时遭遇11级台风,船上10人生命危在旦夕。挂下电话,叶惠波率领3名潜水救援队员,带齐装备赶赴事发现场。

    “这艘船上装着钢板和粮食,由于风浪的袭击,该船倾斜度达到30度左右,随时都有翻船的危险。”叶惠波回忆说,他们在船长的指引下,乘着风浪拍打的间隙,让救助船靠近货船,救援队成员排成一字墙,让10名船员快速跳至救助船上。“当时的浪已达4米高,在船员获救后不到半小时,该货船便被海水沉没。”叶惠波表示,从那一刻起,他真正感受到救助一线的使命——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从此,他更加坚定了做一名职业救援人员的决心。

    2015年4月的一天,一艘巴拿马型货船在途径海口时,由于渔网缠绕螺旋桨,使得该船失去了动力,船上14人等待救援。叶惠波回忆,这次任务特殊,需要救援人员分头行动,一方面要把货船上的14名船员转移到救助船上,另一方面要在水下作业,深入到螺旋桨周围解开已缠绕的渔网。

    “人到水下作业,受风浪的影响,难以连续施工。”叶惠波表示,4名潜水队员利用风浪间隙见缝插针进行水下作业,每位队员每天下水作业2个多小时。经过连续两天的紧张施工,货船终于第二天晚上7点恢复动力。叶惠波说,做潜水救助不仅要拥有专业的技能,更要有良好的体能素质。

    今年4月19日,一艘渔船途经珠江口发生沉船事故。“接到报警信息,我们配合打捞局协助开展找船工作。”叶惠波说,4名潜水救助人员赶赴现场开展专业作业,克服水流急的实际困难,找到沉船的水域。随后,按照珠海市政府关于失踪人员打捞的要求,叶惠波带领潜水救助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水下作业。经过2天的紧张搜寻,最终打捞出4名失踪人员遗体。

    回顾18年的一线救助生涯,叶惠波认为,与一线救援任务相比,日常的值守更为关键。“没有24小时的值班待命,就不可能完成随时出发的救助任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