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工会 上一版  下一版
惠州劳模协会 召开四届二次理事会
“聊”出来的免费艺术团
打造“村站校家” 四位一体产业工人服务平台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05月13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顺德大良五沙职工服务中心定制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关爱项目
“聊”出来的免费艺术团

作者:全媒体记者 黄细英
 

    ■小朋友们正在学习舞蹈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 黄细英

    5月5日,在佛山市顺德区大良五沙职工服务中心的舞蹈室里,一群小朋友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跳舞。这些孩子来自全国各地,只因他们的父母都在顺德大良工作,因而汇聚在一起,在这里学习舞蹈、绘画、编演话剧,融入当地生活。

    2017年,五沙工联会为附近“双产业工人家庭”定制了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关爱项目,名为“毛毛虫艺术团”。该艺术团招收6至12岁、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或较差的随迁儿童。项目整合了附近学校资源,利用职工服务中心和学校的室内舞台开展表演活动。“最初这个项目只有30多个小朋友报名,他们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较内向。通过参加舞蹈、合唱等课程,他们逐渐融入了群体生活、融入了佛山文化,慢慢变得自信、开朗了。”顺德区大良五沙职工服务中心社工徐婉心介绍,目前“毛毛虫艺术团”已有120多名成员。

    身份、见识拉低了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的自信

    “做这个项目是很偶然的。”徐婉心回忆,2017年5月,职工服务中心的几位义工跟她聊起孩子不自信、不愿意和同学多交往、越来越内向等问题。这些义工都是企业职工,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

    针对此问题,徐婉心带领职工服务中心成员走访了五沙小学德育主任、家委会成员、企业员工代表,了解到不少随父母迁到本地读书与生活的孩子均存在类似表现。五沙小学有学生900名左右,其中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占70%。大部分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成绩较差。此外,五沙社区的异地务工人员子女九成以上都没有参加校外兴趣班,和本地孩子形成鲜明对比。“身份、见识等方面的不同拉低了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的自信,而家庭和素养教育的缺失,再次把他们和很多本地孩子拉开了距离。”徐婉心说。

    “为此,我们想开设相关项目,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状况。我们计划从异地务工人员和孩子们都感兴趣的内容和艺术培养课入手。”徐婉心解释,一方面特长培养能圆随迁儿童们上特长班的梦;另一方面,专业活动可以促进同伴之间的深入交流,巩固同伴支持网络,同时融入心理服务元素,帮助孩子们增强自我认同和自信。

    孩子特长被认可,参与各项活动融入当地生活

    “我们老家是广西的,夫妻二人都在顺德工作,定居在五沙,希望孩子能融入当地。”钟惠婷是广东维杰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的一名采购工程师,女儿7岁多了,在职工服务中心旁边的五沙小学上学。女儿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舞蹈,得知毛毛虫舞蹈班开课后,钟惠婷第一时间为女儿报了名。“课程都安排在周末,有专业的老师,还不收费,很为我们这些职工考虑。”钟惠婷告诉记者,通过学习,女儿的舞蹈有了很大进步。让她更欣慰的是,社工经常组织艺术团成员去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参加社会和街道的文艺汇演,让孩子融入当地。

    在毛毛虫艺术团里,还有很多小朋友完成了美丽蜕变!让社工黄慧明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小晨的小女孩。“她参加了我们2018年暑假的曼陀罗绘画班,上课很文静,作品也很漂亮,表现很突出。”但孩子的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孩子既没有自信也没有优点。社工表扬孩子的时候,妈妈疑惑地说:“是吗?我家孩子平时什么都不行啊。”但在社工不断的赞美和鼓励下,小晨的妈妈看到了孩子的潜力。当年9月,曼陀罗绘画体验活动要招募4名小主持人,小晨主动报名。活动当天,社工和小晨在台上一起拿着麦克风大声地读出主持稿。黄慧明看到孩子脸上散发着光芒,也看到了孩子妈妈眼中的喜悦和激动。

    随着家长的认可,小晨越来越自信。她的成长也感染着周边的团员,孩子们在互相鼓励中学着表达自我、展示才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