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以学习促创新 护航电力检修一线
2019年05月22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莞供电局“何满棠劳模创新工作室”:
以学习促创新 护航电力检修一线

作者:全媒体记者 王艳 通讯员 林韵
 

    ▲何满棠(左二)和创新工作室成员进行头脑风暴 王艳/摄

    

创新档案

    名称: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何满棠劳模创新工作室”

    带头人:何满棠

    成员:袁志坚、蔡宝龙、袁镜江等20人

    地点: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

    级别:省级

    成立时间:2014年3月

    

创新成果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完成了《SF6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的研制》、《高效SF6气体回收及充气工具》、《GIS隔离开关机构锁的研制》等27个职创、技改及QC项目,成果获得第八届全国电力职工成果二等奖、2016年南方电网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2017年南方电网职工技术创新二等奖、2018年度职工创新工作室成果金奖、第十一届“海洋王”杯全国QC成果优胜奖等奖项40多项,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解决了许多生产实际问题,为公司创造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新留言

    东莞供电局工会副主席白芸:工作中,何满棠师傅一直秉持着以身传艺、以心传情,“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在自己的岗位上刻苦钻研、甘于奉献、毫无保留地将他的技艺倾囊相授给他的徒弟们,生动的诠释大国工匠的奉献、传承与执着。“何满棠劳模创新工作室”会继续大力弘扬他的工匠精神,向他学习,用他的先进事迹感召每一位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向社会传播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正能量。

   

    5月10日上午,在位于东莞供电局板桥基地的“何满棠劳模创新工作室”,何满棠和工作室的成员们聚在一起,就“主变套管将军帽力矩辅助工具的研制”课题讨论。“这个项目是工作室今年初制定的6个课题中的一个,我们现在要完成装置的功能性设计、结构性设计,并将设计图纸出图。” 何满棠告诉记者。

    何满棠是东莞供电局变电二所检修一班副班长,也是扎根电力检修一线30多年的“设备医生”。以他为带头人的“何满棠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一个以技术攻关为主、技能培训为辅的工作平台。在这里,东莞供电局变电检修的年轻技工们投身于变电设备的检修与研究工作,以创新推动攻关,为电网安全保驾护航。

    像牛皮糖一样“粘”在一线

    走进“何满棠劳模创新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上挂的一幅字画,写的是“检修精神”。何满棠说,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参加过不计其数的变电站大修技改、停电检修等工作,也经历过数以百计的突发、应急抢修任务,而“精于本业 勇于承担 敢于挑战 善于发现”的“检修精神”是他成为优秀工匠的重要因素。

    在工作室,成员们将“检修精神”悟化为“固执”的性格,不断钻研问题、执着创新,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检修工蔡宝龙2014年加入工作室,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工作室研制“GIS刀闸行程测量装置的项目”。“当时南方电网系统内发生了数起GIS刀闸分合闸不到位而导致的设备故障。这在当时,如何测量GIS刀闸的行程,判断是否分合闸到位,仍是行业上的空白。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去防患,师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带着我们几个成员奔赴现场,像牛皮糖一样‘粘’在一线,找解决方法。”蔡宝龙说,他们在现场,班长总是第一个起床,每天都会提前一小时到,等大家都到齐了,互相聊聊发现的问题,系统内部哪里有没见过的缺陷等。

    经过大家的集思众议,成员们通过X光检测、GIS解体开盖检查,与设备厂家深入探究,最后耗时半年研究开发出GIS刀闸行程测量装置,又用了半年在实际工作现场进行调试和应用,最终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项目不仅支援了省内的几个地市局进行GIS隐患排查,还举办了南方电网的技能竞赛进行推广应用,填补了行业的空白。通过这个经历,我学到了从工作中的难题发现问题,再到勇于挑战,攻坚克难,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事情做好, 成长了很多。”蔡宝龙说。

    如今,经过大量现场的磨练,工作室成员们培养出了直率的个性、执着的钻研精神。整个团队就像一块韧性超足的“牛皮糖”,解决了包括500千伏横沥站主变故障分析和修复工作、500千伏纵江站GIS合不到位分析、500千伏横沥站GIS母线故障分析和修复工作等,培养了一批高级技能人才和产生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既是“主治医生”又是“保健医生”

    何满棠认为检修工人不仅要成为电力设备的“主治医生”,更要成为“保健医生”,将设备缺陷消除在萌芽状态,电网才能更安全。

    工作室成立之初,东莞供电处于负荷高峰期。当时,110千伏则徐变电站220千伏GIS设备外壳法兰处局部发热缺陷引起了何满棠的兴趣,那是电力系统很多专家都未曾见过的一种缺陷。一个月之后,一种叫“汇流排”的新设备产生于何满棠劳模工作室,并获得了专利。这件“宝贝”,可以在不停电情况下,处理GIS设备外壳法兰处局部发热缺陷,避免全站全停,并在各变电站的隐患位置加装“汇流排”,提前预防。

    2014年4月,东莞供电局500千伏横沥变电站出现故障,因为500千伏GIS气室庞大,气体处理效率低,导致抢修复电计划耗时长达十数天。何满棠劳模工作室在参与抢修复电和故障分析工作之余,顶住巨大的压力,及时研创出SF6气体快速处理装置。运用这套装置,极大优化了GIS设备检修时的SF6气体处理工艺,让快速复电节省了5天时间,为电网挽回巨大的经济损失,保障了社会用电的需求。

    2015年,电力系统内发生了GIS隔离开关分合不到位的事故,何满棠工作室为解决无法观察隔离开关分合到位情况的隐患,行业首创地研制出了GIS隔离开关行程测量装置,可测量隔离开关分合闸状态的量化数据,避免运行人员无法判断隔离开关是否分合闸到位隐患,供电可靠性得到显著提高,每年可节约的人力成本及多供电量产生的效益总和约为2490.72万元。

    传道授业推动技术技能培训及竞赛

    与每一位老师傅一样,技艺的传承是何满棠常常思考的问题。他总是毫无保留,将所学所思倾囊相授给每一个新加入的成员。工作室成立6年来,共培养出1名南网高级技能专家、6名省级技能专家、1名助理级技术专家、13名高级技师、6名高级工程师、10名技师、1名全国劳模、1名全国技术能手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

    徒弟袁志坚从2016年加入工作室。作为年轻一代的检修工人,现场岗位的技能锤炼是必修课。而何满棠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一个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注重技能人才培养的平台。袁志坚通过定期的技能培训学习、技能课件开发、经验分享交流以及参与各类大型现场工作, 检修技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很快就掌握了钳工基础、常规设备检修维护、缺陷分析等技能,并顺利通过了技师、工程师考试。

    近年来,随着SF6气体设备在电力系统中被广泛应用,SF6气体质量不合格的缺陷问题常有发生。去年,工作室开始对SF6气体处理存在设备需停电、作业步骤繁琐、作业时间长等问题开展了研究,袁志坚也加入了研究工作。“我们在实验室进行几个月的实验研究及数据分析,最终提出一种设备带电情况下进行SF6气体净化处理的方法,并申请了科技项目。目前项目各模块研究正在开展,待成果完成,将有效避免设备停电处理带来的弊端,解决目前该领域技术存在的难题。”袁志坚自豪地说。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