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工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以劳动竞赛助推重点工程建设
电力“小白”传承“师傅”绝技
下一篇4 2019年09月11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建钢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
以劳动竞赛助推重点工程建设

作者:■全媒体记者 王艳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全景图单位供图

    3个月,380万立方米土方开挖全部完成。2个月,56万平方米无缝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全面封顶。8个月,27万吨钢结构全面封顶,体量相当于10个深圳地王大厦、32座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高峰期单日安装5千吨、单周安装2万吨、单月安装6万吨……中建钢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取得的一项项硕果都源于开展了“五比五创”劳动竞赛、320誓师动员大会、钢构大会战等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助力工程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建设高潮。

    管理创新提升竞赛合力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湾顶、珠三角中心和广东自贸区中心、广深港核心发展走廊和东西向发展走廊交会处,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然而,从一开始,它的建设就面临软基工程施工周期长、土方外运量大、施工交叉错综复杂、钢结构安装量大等一系列工程难题。为解决难题,项目团队依托劳动竞赛平台,以“多级联动、统一部署、科学规划、量化评比、化整为零”为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竞赛合力,确保了劳动竞赛有序开展。

    多级联动,强化组织保障。项目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党群、工程、技术、财务和商务等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竞赛活动领导小组,“企业保障层——总包项目部——3大分项目部——7大工区”多级联动,形成了各项指标有落实,上下互动,横向联动的良性工作格局。

    网格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占地面积121万平方米的超级工程,即使划分为七个工区,仍然过于庞大,为此,项目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制度,将现场进一步细分为36个网格区。项目层管理人员联合分包班组负责人实行分区负责制,解决了点多面广带来的管控难覆盖的难题,实现“精细化管理”。在项目分区后,将每个区域当成一个项目进行管理,实现“分区总包管理”。在先施工区域先行先试新的管理方法,形成一套标准化的“管理样板”,实现“以点带面管理”。

    劳模工作室推动提质增效。项目成立了陆建新创新工作室和任建飞蓝领创新工作室,通过师带徒、定期培训、技能轮岗等方面培养工人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技巧,引领工人不断提升技能素质与专业素养,在劳动竞赛中打造出一支懂技术、精技能的高素质新型产业工人团队。工作室在全体员工中营造浓厚的创新创效氛围,提炼了钢结构和屋面工程技术总结20项,论文10篇,工法2项,专利申请23项,课题编制2项,软件著作权3项,科技鉴定1项。同时,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示范工程课题研究,获得第七届全国BIM大赛施工组一等奖。

    科技翅膀助推品质建设

    科技进步是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第一生产力。项目团队敢于创新,大胆探索,运用了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建造技术,为项目建设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无人机让工地巡检不再“跑断腿”。160.5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采用无人机辅助施工管理,23分钟就可以完成全场巡检 。此外,利用无人机在不同时段拍摄的影像,测绘出现场的地形变化,借助智能软件,可以自动计算开挖了多少土方,基坑有没有发生位移变形。而无人机搭载红外热像仪,能精准快速检测混凝土底板、风管以及屋面和幕墙等部位不易被肉眼发现的裂缝和渗漏点,保证施工质量。

    钢构件有了“电子身份证”。项目上的钢结构体量达27万吨,建设者将每一个钢构件设置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看到构件的“前世今生”。二维码背后,是项目BIM系统和钢结构全生命期信息化管理平台,每一个构件,从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全过程的数据流,都在平台上运行。

    “大脑中枢”实时掌控现场。项目形成指挥部管理层、单项目管理层、工区管理层“三个层级”组织架构,搭建起智慧云平台,集成了11大管理系统,设置生产管理、定位服务、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BIM5D、多方协同、OA办公8大平台模块,从人、机、料、法、环五大维度,通过“互联网+”智慧协同,实现全面可视、大兵团协同作战的智慧建造管理模式。

    “黑匣子”让48台塔吊不碰撞。在57万平方米的地下室施工高峰期,48台塔吊同时作业。要实现密集的塔吊联动运行不撞车,技术人员在每台塔吊上装上“黑匣子”——防碰撞系统和塔吊实时监控设备,可实现群塔安全控制和防碰撞保护。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