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乡村教师月享补助 特教老师上岗退费 专职辅导员双线晋升
用专业、爱和坚持叩开孩子心门
3上一篇 2019年09月11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教老师杜锦丽:
用专业、爱和坚持叩开孩子心门

作者:全媒体记者 许接英 通讯员 徐喜溶
 

    ◀杜锦丽带着幼教班的孩子玩游戏 许接英/摄

    他们有的患了自闭症,有的是唐氏儿,有的沉浸在自己世界里一言不发,有的上课时无端发脾气,严重时甚至尖叫或作出自残行为……面对这样特殊的孩子,从事特教工作的杜锦丽给足了爱心和耐心。多年来,她用爱和坚持叩开孩子的心门。“虽不能像普通老师一样有‘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但学生们每天的成长都给我带来点点滴滴的希望。”9月6日上午,记者走访广州市海珠区启能学校,采访了这名普通的特殊教育老师。

    “多互动,即使回应只有一个字”

    上午10时许,幼教班的7个孩子刚刚结束操场活动回到教室。杜锦丽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看到孩子们回来,她一边耐心地指导孩子喝水换鞋,一边唱着手指歌,带着孩子在桌子前坐好。“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在哪里,膝盖在哪里,用手指出来。”

    接着,杜锦丽打开电脑音乐,和同事们带领孩子围坐在一起,玩起了游戏。但在做游戏时,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乖乖听话,有的把脚挂在桌面上,有的自顾自地看着自己的图画书。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杜锦丽从桌子底下“变出”一个黄色的大柚子,用轻缓温柔的语调向学生们问道,“闻一闻,香不香?”“香。”“想不想吃?”“想”。

    果不其然,孩子们都被吸引了过来,专注地观察起杜老师眼前的柚子。

    等到孩子吃完眼前的柚子肉,杜锦丽又主动问起孩子们,“告诉我,什么味道?”“酸酸甜甜的。”“好不好吃?”“好吃!”孩子们齐声答道。

    “我们是不是很啰嗦?”上完一堂课后,杜锦丽微笑着和记者交谈道。她告诉记者,在特殊学校中,自闭症孩子是最多的,而社交是自闭症孩子的弱项。如何让孩子们更愿意和别人交流?这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多些和孩子的互动。“要有眼神的交流,多鼓励孩子通过语言和动作作出回应,即使一个词、一个字都可以。”

    “我们的孩子可好可单纯了”

    杜锦丽今年39岁,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先是进入广铁第一幼儿园任幼教老师。直到2010年,休完产假的她,考入海珠区启能学校,成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

    特教中要针对每个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阶段的计划。杜锦丽会对每个学生的发展目标设计不同的环节,把文化课融入到家庭教育中,教会他们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最基本生活技能,最终达到提升自己生活品质的目的。

    杜锦丽班上曾有个5岁多的孩子,因为脑部受伤,语言表达不清晰,经常做出撞墙等过激行为,家长也管不了。杜锦丽从了解孩子的“雷区”和喜好入手,同时向教育行为处理专家请教,列出相应教育方案。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在一天早上,孩子主动向杜锦丽打了一声招呼:“师,好。”虽然孩子的表达仍不完整,但那一刻,杜锦丽深感欣慰:“终于看到孩子笑了。你不知道,要走出这一步,对我们的孩子有多难。”

    “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会不会有挫败感?”

    “不会。”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杜锦丽肯定地回答,“我们的孩子可好、可单纯了。每天我都可以从孩子那里得到很多快乐,在点滴中发现他们的细微变化。”

    (下转第6版)

 
3上一篇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