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重温共和国历史时刻 为祖国繁荣昌盛而自豪
2019年10月09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温共和国历史时刻 为祖国繁荣昌盛而自豪

作者:策划:詹船海 统筹:许接英 采写:许接英 林婷玉 王艳 黄细英 彭新启 马大为
 

    ■在郑州大学教书时,孙春旻用旧木料制作了书架  资料图片

    ■三名共和国同龄人,从左到右依次为:邓惠桃、邓可能、叶昌汉 林景余/摄

    70年风风雨雨,70年光辉岁月,凝聚着每一个人的家国记忆。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跟着一个个小人物的记忆,重温共和国那些重要的历史时刻,感受祖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流溪河水电站原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江乐亭:    

    解放军进城风尘仆仆从不扰民

    10月14日是广州解放70周年纪念日。日前,记者采访了流溪河水电站原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江乐亭,刚刚过完八十寿辰的他回忆了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1949年10月2日,解放广东的战役正式打响。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南下,入粤部队突破广州外围的三道防线后,敌人不战而逃。同年10月14日,广州宣告解放。

    江乐亭记得那是个不平静的上午,年仅10岁的他走在上学的路上,看到很多村民聚集在村口的小河边,往东观望:只见简易的公路上有军队陆续从北往南行进。从村民的议论声中他得知这是人民解放军,正是他们解放了广州。

    当时群众眼中的人民解放军,与想象的不太相同。他们风尘仆仆、军衫汗污,悄悄地行进,从不打扰居民。在他们胸前佩戴的徽章上,印有黑色的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

    当时,解放军主要住在公祠和村民为节日、喜庆活动准备的公房里,部分住在村民家里和学校。在江乐亭的记忆中,解放军除了日常训练,每天一早就把村里的街巷、学校的操场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帮助村民干农活。

    “下课后,我最喜欢跑到操场看解放军训练。我还会趴在地上,学解放军打靶。等训练后,我和他们聊天,学普通话。”江乐亭告诉记者,这段时光快乐、难忘。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当兵。

    1949年初冬,一大早去上学的江乐亭发现,驻地的街道、操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但解放军不见了。原来,他们调防了。“我跑到村口,什么也看不见,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有和他们好好道别”。

    长大后,他如愿参军入伍。

    广药集团第一位全国劳模陈雨池:

    走进中南海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

    10月1日上午8点,在佛山顺德陈村,今年94岁的陈雨池吃了早餐,就来到村委会的文化活动中心,和大家一起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直播。当看到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游行开始,由10万群众和70组彩车组成的36个方阵和3个情境式行进时,陈雨池热泪盈眶,耳边仿佛又响起,他参加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表彰大会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他的勉励和叮嘱。

    陈雨池是广药集团培养的第一位全国劳模,也是坚守光华制药厂一线几十年的老职工。在工作中,陈雨池诚实奉献,主动承担技术攻关,带领攻关小组开动脑筋,经过多次试验与实践,终于攻破难题,成功研制出国产疟疾丸,为光华制药厂的发展奠定了长远基础。

    “1956年4月初,广州市总工会的一位同志到车间找到我,说因为我改进疟疾丸生产工艺, 解决了人民用药问题,我被组织遴选推举为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将参加月底在北京举行的表彰大会!我当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回忆往昔,陈雨池仍然清晰地记得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他:毛主席勉励劳模要密切联系群众,带领群众不断地向先进生产水平看齐,不断前进再前进。

    如今,陈雨池早已回归田园生活,但关心国家、企业的初心从未改变,他每天观看新闻联播,阅读报纸,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为祖国的繁荣和昌盛而自豪。

    广州花都技工学校退休教师耿嘉陵:

    和百名工友在公司饭堂观看35周年阅兵

    “不同年代的阅兵庆典,是见证国家日益强大的印记。”看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庆典后,广州花都技工学校退休教师耿嘉陵感慨万千,思绪不禁回到了1984年国庆的阅兵庆典。

    1984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阅兵庆典在北京举行。当时耿嘉陵还在四川西昌汽车运输公司从事汽车生产技术工作,当天上午他和近百名工友在公司饭堂观看了阅兵式。

    耿嘉陵回忆,邓小平乘坐红旗牌黑色敞篷轿车在阅兵总指挥秦基伟的陪同下,检阅部队,“当时邓小平第一次喊出了‘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的口号。”在这次大阅兵中,我国自主设计的一大批军事武器精彩亮相,受阅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全部28种武器中有19种是新装备。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参加阅兵,更是震撼了世界。

    “35周年国庆阅兵,在当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阅兵。它标志着我国武装力量现代化建设进入崭新时期。” 耿嘉陵自豪地说,这次阅兵在组织时机、阅兵规模、受阅内容、对外影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中国阅兵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今年的阅兵庆典,耿嘉陵与家人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看着一大批海陆空的军事装备亮相,我们感受到国家真正变得强大了!”耿嘉陵举例说,航母辽宁舰远航在辽阔的海洋,歼20驰骋在蔚蓝的天空,99式坦克奔驰在祖国大地,中国东风系列导弹保卫着国家安全,新装备尤如下饺子般列装部队。“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等于拥有了强大的后盾,它们的存在就是我们说话的底气!”

    1978年高考生孙春旻:

    得知高考恢复 兴奋得彻夜难眠

    对很多人而言,“高考”是青春岁月的“焦虑”代词。但1977年,高考却是百万国人逆转命运的唯一机会。当年9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高考”。570多万青壮年男女,从车间、农田、军营等地走进了高考考场。

    “当时这个消息让全国都兴奋起来,人人都在议论这个话题。”已退休的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孙春旻是1978年的高考生,对于这段历史,他记忆犹新,“那时我已24岁,但依然兴奋得彻夜难眠。”

    当时孙春旻退伍复员回家,被分配到河南郑州铁路局开封电务段商丘领工区做信号工。得知恢复高考,工友们纷纷鼓励他参加。在考量自己的实力后,他决定:放弃1977年度高考,准备来年的考试。

    那时孙春旻每天要上班,有时半夜接到电话,还要背上工具箱到铁道检修故障。留给他学习的时间只有星期天和不值夜班的晚上。他从初中第一册的数学学起,看着课本反复琢磨,直到弄懂弄通,再转入下一课。

    1978年夏天,孙春旻如愿进入考场。“刚开始,十分激动,握笔的手一直在微微地抖。”他回忆道,高考语文考了80多分,位居河南商丘市文科考生第一名,而花最多时间复习的数学,只考了十几分。“我第一志愿报了郑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被顺利录取。到校后,跟同学们聊起分数,才知道好多人考了0分。”孙春旻说。

    毕业后,孙春旻留校任教,从助教一直升到教授、研究生导师。2004年,他调到了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曾任文学院副院长,于2014年退休。

    “从二十几岁进入大学直到现在,我有幸经历了中国教育的飞速发展。”今年国庆,孙春旻感叹我国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用不了多久,我们的教育水平和科技实力都会在世界名列前茅。只要想到这些,我就倍感欢欣鼓舞!”

    深圳市南山区总工会组宣部部长沈亚红: 群众自发冒雨欢送驻港部队入港

    10月1日,深圳市南山区总工会组宣部部长沈亚红一大早就回到单位,在会议室等候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10点许,电视画面播映着9架直升机护卫着党旗、国旗和军旗,20架直升机以“70”字形飞临天安门广场,拉开阅兵式序幕。随后,15个徒步方队、32个装备方队和12个空中梯队一一亮相。

    看到一件件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听着一声声慷慨激昂的强军口号,曾是驻港部队深圳基地班长训练队指导员的沈亚红心情澎湃。

    沈亚红的思绪回到了他的军旅生涯。驻港部队1993年组建,他1994年从外地选调到深圳,在岗3年培训了345名班长。此前,他从未到过香港,对香港充满好奇。

    1997年6月30日,欢送驻港部队进驻香港大会在深圳同乐营区举行。当天下着雨,部队统一换上“九七”式军装,沈亚红和他的战友们赶到各个口岸欢送战友入港,他回忆,“好多市民群众自发赶来欢送,大家冒雨等着,场面很壮观。”

    等到沈亚红进驻香港时,已是2001年。“当时由于工作需要,把基地训练队搬进香港,我就随着去了。”他说。

    谈起这段跟香港紧密相关的岁月,沈亚红觉得“很光荣”,这算得上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2005年,沈亚红被派到其他部队交流,3年后转业到深圳市南山区总工会工作至今。看完国庆70周年阅兵式,他又开始忙活起来,当晚还要组织170名职工群众前往深圳湾观看国庆焰火晚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员村中餐总厨张来得: 每天80道菜轮换 郎平天天来捧场

    10月1日上午,张来得受邀到海南的一家烹饪学校授课,培训间隙,他用手机了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直播新闻。当他看到“圆梦奥运”方阵走过天安门广场,唱响《北京欢迎你》时,熟悉的旋律将他拉回2008年的盛夏。

    2008年,经过层层选拔,张来得被聘为北京奥运会运动员村的中餐总厨,带领600名厨师为各国运动员烹饪美食。“这段经历是我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帮我确定了制作营养健康餐的理念,”他告诉记者,运动员的饮食不能太咸、太甜、太油、太辣,要求健康低脂有营养,还能快速补充体能。初到奥运村时,他们根据奥组委的要求,制作了800多道菜的菜谱,经过奥组委审定通过后,每天有80道菜轮换。

    “这80多道菜糅合了团队的集体智慧,每道菜都有创新和特色。”张来得举例,牛肉炒芥兰是传统潮菜,他在制作的时候按比例加入蚝油、山楂酱,味道清新又爽口。汤是必备品,因为运动员不喜欢吃猪肉,张来得就用三文鱼、鳕鱼做主料,添加胡萝卜、洋葱、土豆等低脂食材做辅料,熬制的汤口感好,不油腻。传统潮菜多海鲜,但海鲜食品高蛋白,张来得就控制海鲜食品的用料,添加姜汁、冬瓜或野生竹笋、菌类,既保持鲜味又降低胆固醇。

    北京奥运会期间,张来得制作的中餐在奥运村很受欢迎,很多运动员都称赞好吃,特别是郎平,几乎每天都来捧场,“郎平的饮食比较清淡,她尤其推崇原汁原味的食物。”

    如今,张来得在传承发扬粤菜的同时,更注重菜式的创新。他几乎每天都尝试变换不同的食材,做出不一样的菜肴。同时,他更注重食物的原味,用原始的食材做出简单特别的菜肴,比如,山间的草药、乡村的土特产都可以制作营养健康的菜品。

    三名共和国同龄人: 我与新中国共成长

    “我自豪,我是一名共和国同龄人,与新中国共成长。”国庆期间,记者采访了3名共和国同龄人,听他们讲述亲历的那些历史时刻。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一声巨响响彻罗布泊,同时伴有炽热的火焰,万米高的蘑菇云,见证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同年10月27日,我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获得成功,举世震惊。这次试验成功,使中国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国防力量快速发展。

    彼时距离新中国成立才不过15年时间,时年15岁的广州少女邓惠桃还在上小学六年级。“当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消息传到学校时,全校师生沸腾。”邓惠桃回忆道,“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聚到操场,手挽着手,在校长的带领下,兴奋地欢呼‘祖国万岁’,很多老师现场还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时隔半个多世纪,当时大家欢呼雀跃的情景,深深地印在邓惠桃的脑海里。现在,她还保留着当年发布的《我国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的新闻公报》,以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图片。从工作30多年的教师岗位退休后,邓惠桃还时常带着这些资料去给孩子们义务讲学,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树立远大志向。

    对于另一位共和国同龄人邓可能而言,印象最深的则是“两弹一星”中的“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那时邓可能还在从化农村插队,“当时公社通知大队,大队通知生产队,要大家伙都到公社开会庆祝。于是大家排着队走了5公里路去公社,现场差不多有一万人开会,非常热闹,一说起这事都很兴奋,觉得非常了不起。”

    而另一件让邓可能觉得自豪又幸福的事,就是他与共和国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每当有人问起邓可能的生日,他的声音总会提高两分:“1949年10月1日。”

    邓可能出生在广州荔湾,16岁初中毕业他被安排到了从化农村,直到7年后,才分配到从化粮食局下属一家单位从事仓管工作。退休后,邓可能成了摄影发烧友,每个月都会到养老院做义工,为演出拍照录像。国庆节期间,他还到广州各大公园,把节日的喜乐气氛录下来,上传到网上。

    采访中,第三位共和国同龄人叶昌汉,对我国几十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感受深刻。他特别提到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叶昌汉来自清远英德农村,1968年入伍当兵,两年后被推选上大学,此后成为广州军区总院放射科的一名医生,直到2005年退休。他告诉记者,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当时存在很多争论,但事实证明,改革开放这条道路是走对了。”

    叶昌汉感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变得越来越强盛。以他个人为例,退休工资逐年增长,晚年生活幸福安宁,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