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几十年身体都很好, 为什么突然得了重病?”
2019年12月27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几十年身体都很好, 为什么突然得了重病?”
答案让人后背发凉
作者:
 

    大多数症状的出现都是对疾病的提醒和人体的自我保护。但是很多病,尤其是慢性病在早期却没有明显的症状,一旦发现就是中晚期。

    比如肠癌,往往是当肿瘤组织已经长到引起肠梗阻或者已经发生转移时,很多病人才到医院检查。(肠梗阻: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为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再比如,剧烈胸痛的病人做完心电图、查完心肌酶后,医生发现他已经患了心肌梗死。医生问病人:“怎么这么晚才来看病呢?”很多人的回答都是:“我平时身体很好,没一点儿感觉,为什么这个病突然找上我?”

    这就涉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另外一个机制:代偿。

    这样看来,“代偿”似乎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但事实上,一侧大脑被切除后,人还能存活下来,靠的也是代偿。那么,究竟什么是代偿?

    1

    毫无征兆

    所有严重的慢性病都是突然被发现的,但它们绝不是突然发生的。

    比如胃癌,很多胃癌患者在患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幽门螺杆菌感染。2005年,澳大利亚的两位医生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因为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和胃部疾病的关系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的获奖理由是: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加深了人们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关系的认识。

    持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胃癌,世界卫生组织也把这种细菌列为一级致癌物。(一级致癌物指的是有明确证据表明可以致癌的物质,比如雾霾、烟草、槟榔、黄曲霉素等。)

    2014年,全世界的医学专家在日本京都的“幽门螺杆菌胃炎全球共识”会议上达成共识: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胃癌的首要手段。从这种慢性的、持续的甚至没有明显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发展成胃癌,要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以结肠癌为例,从一个小的良性的腺瘤逐步演变成恶性肿瘤,通常需要15年或更久。

    女性从持续地感染高危型HPV发展到宫颈癌,一般需要十几年。

    还有导致中国人死亡的第一元凶——心脑血管病,患者一般是从青壮年时期开始血管上就出现斑块。经过20-30年漫长的时间,血管逐渐变窄,当狭窄程度超过一定的范围时,病人才会出现心脏病或脑血管病的症状。

    当然,这些具体的时间、数字因人而异。

    2

    人体的妥协

    这些病能在人体内隐藏这么久,我们却感觉不到,是敌人太狡猾了,还是人体太麻木了?都不是。

    在患有疾病的状态下,人体能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出现明显的症状,是因为我们体内有一种代偿机制。

    所谓代偿,就是代替、补偿。身体某些组织或者器官持续受损,已经没办法恢复原样,人体就会调动没有受损的部分,加快补充或者代替受损的部分完成工作。

    比如幽门螺杆菌持续攻击胃部细胞,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胃部的某些部位的细胞就会死亡。这时人体就会启动代偿机制,深层的干细胞加速分裂以补充死亡的细胞,维持胃部的正常功能。这样就可以防止发生严重的胃穿孔、胃出血。

    代偿是人体不得已而为之的机制,是妥协。人体的代偿能够让器官在持续损伤的状态下,基本满足人体所需的功能(也就是凑合着用),所以才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只有到了疾病晚期,代偿不动或者器官的需求超过代偿极限了,症状才会出现。

    应对所有的慢性病时,人体都会启动代偿机制。人体的代偿能力也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有一种叫作大脑半球切除术的手术被用于治疗难治性癫痫。当一侧大脑被切除后,人还能活吗?答案是能。只要经过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另外一侧大脑就可以代偿,替代切掉的脑组织完成任务。病人还能够和正常人一样进行思维活动,复杂的认知能力也能够得到恢复。

    当冠心病病人的血管变窄发生堵塞时,这根易发生堵塞的血管周围的小血管就会变粗、变长,甚至长出新生的血管,帮助、替代这根堵了的血管给心肌供血,防止发生致命性的心肌梗死。这也是一种代偿。

    所以经常犯心绞痛的老人不容易猝死,就是因为人体有代偿机制——长期的心绞痛已经让病人狭窄的血管周围长出了新的小血管。年轻人突发心梗时反而更容易死亡,是因为他们的病发部位还没有形成这些用以代偿的血管。

    所以,代偿也是人类伟大的自我保护机制,是人类进化的另一种智慧。这种机制让我们在没办法消除持续损伤因素的情况下,先妥协着活下来。这是代偿有利的一面。

    但是代偿机制终究掩盖了病情,时间久了,也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病因持续存在,人体早晚会出现问题、出现明显症状,慢性炎症持续发展甚至会发生癌变。这是代偿不利的一面。

    3

    防治启示

    在了解了代偿的原理后,我们应该如何巧妙地利用代偿机制对抗疾病?

    第一个建议:既然很多慢性病在早期没有症状,我们就要主动筛查。

    现在有种错误观点认为,人不知道自身疾病的存在最好,知道了反而死得更快。这种想法非常愚昧。

    2018年,美国癌症的总体死亡率比历史上死亡率最高时的1991年下降了27%,这个数字意味着美国又多挽救了262万条生命。

    研究者认为,之所以有如此惊人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国开展了癌症的早期筛查。癌症若能在早期被诊断出来,治愈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比如美国大力推广结肠镜检查,从2000年到2015年,美国50岁以上的成年人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比例从21%提高到了60%。这使得结肠癌、直肠癌等癌症得以早发现早治疗,发病率明显下降——2016年结、直肠癌病死率较1970年下降了约53%。

    第二个建议:从源头上预防或者从中间环节阻断,可以有效防止慢性病的发展。

    比如宫颈癌,99%以上宫颈癌的病因是HPV感染,可以说没有HPV感染就不会得宫颈癌。病毒先引起慢性炎症,然后引发不典型增生,最后才发展成宫颈癌,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接种宫颈癌疫苗是从源头上预防HPV感染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病人,应该定期复查;对于已经发生CIN(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人,应该加强监测。

    在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比如阴道镜检查、锥形切除、活检,甚至进行子宫切除术,这些都是阻断中间环节的治疗方式。

    很多病我们很难从源头上预防,也很难完全阻断,比如冠心病。尽管我们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不吸烟,但还是有人得了冠心病。而且尽管严格用药,也依然有相当比例的病人的病情在发展。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第三个建议:巧妙地放大代偿机制。

    冠心病患者体内的代偿机制是,变窄了的血管周围的小血管会变粗、变长,甚至会产生新生血管,代替那些狭窄的血管完成供血任务。放大代偿机制,就是主动帮助小血管长出来。比如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康复训练、适度运动促进这些小血管的形成。这样病人以后再犯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总之,人类生存的必不可少的一项机制就是代偿。因为危险带来的损伤无时不在,所以急性损伤靠修复,慢性和持续性的损伤就只能依靠代偿。

    没有代偿机制就没有人类的今天和未来。

    (本文摘编自《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原文有删减)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