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职工 上一版  下一版
组织职工应急演练
团队攻坚造“神器”
助力高考学子圆梦
有力有效推进项目建设
提质增效大干90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07月10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团队攻坚造“神器”

作者:全媒体记者 彭新启 通讯员 李敏
 

    ■彭勇平(右)利用无人机检测船舶尾气 郗建新/摄

    6月1日,一个直径5米、重5吨的尾气监测多功能航标被投放到深圳盐田港海域作业。

    这个航标将克服疫情影响,对正在该海域航行的船舶实行远程监测,确保船舶使用合格的燃油。

    这个监测“神器”是南海首个尾气监测航标,它的设计者是深圳盐田海事局沙头角海巡执法大队副队长彭勇平和大队技术攻关小组。

    在深圳盐田港,每天进出船舶达80余艘次。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船舶海事执法从未间断,但原有的工作方式因疫情发生了改变,因为海事执法人员无法上船检查。2020年1月1日,全球限硫令实施,船舶排放控制日趋严格。对于靠岸的船舶来说,可以通过在无人机上安装嗅探装置便能实现监测。而对于正在盐田港海域附近航行的船舶来说,如何实行船舶尾气排放远程监测呢?彭勇平思索着:“如果有一种设备,通过远程技术处理,便能监测到船舶排放的尾气气体成分,就能确保船舶使用合格的燃油。”

    说干就干。为解决这个技术难题,彭勇平与大队6名同事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最终确定在浮标上增设监测装置。然而,浮标属于航标站管理,需要跨部门协作,谈何容易。为了实现船舶排放远程监测的目标,彭勇平又率领团队成员多次就尾气监测装置设计作研讨,并多次走访航标站,最终明确了尾气监测多功能航标的设计方案。

    为实现尾气监测多功能航标的各项功能,彭勇平及时组建了航标设计沟通小组和浮标投放保障小组。在设计方面,彭勇平把主要精力放在集成功能方面的设置上。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日夜奋战,攻关小组最终拿出尾气监测多功能航标设计图纸,交付上海制造厂商生产。对于浮标投放工作,彭勇平还积极协调港口、码头、制造厂商等多个单位,最终达成共识,实现尾气监测多功能航标投放到盐田港海域作业。

    连网、检查、起飞、抽取数据、后台研判……7月8日,记者在盐田港码头,见到了正在与同事一起对进港船舶开展排烟数据监测的彭勇平。回想起与团队一起攻坚破难的情景,彭勇平感慨良多:“这是攻坚团队成员发挥专业技能,各单位提供支持,共同为严控船舶尾气污染交出的完美答卷。”

 
3上一篇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