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东园 上一版
异乡的中秋节
国庆礼赞
亚夫之短
疫后重登黄鹤楼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09月25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亚夫之短

作者:
 

    周亚夫是《史记》中最使人同情的悲剧英雄人物之一,司马迁对周氏父子两代的惨痛遭遇,尤其是对周亚夫的惨痛结局,表现了无限的同情与不平。司马迁在《绛侯周勃世家》中,用细柳整军、平吴楚之乱、周亚夫之死三个故事,概括叙述了周亚夫的一生。

    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犯边。汉文帝任命宗正刘礼、祝兹侯徐厉、河内郡守周亚夫三人为将军,统帅军队分别驻扎在霸上(陕西西安市东)、棘门(陕西咸阳市东北)、细柳(陕西咸阳市西南),防备匈奴对京城的侵犯。有一天,汉文帝到上述三个军营劳军。在霸上和棘门两地,皇帝车驾长驱直入,通行无阻,毫无戒备。但到了周亚夫领军的细柳军营时,却是“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通报天子来到,军门都尉却说,这里只知道将军的号令,不知道天子的昭示,把皇帝的车驾挡在军营门外。皇帝让人持节通知将军,要入营劳军,周亚夫这才传令开营门,但不许纵骑奔驰,文帝只得让人牵马缓缓而行。这就是传名于世的“细柳整军”从严治军典范。中国古代军旅诗中,常用“细柳营”形容纪律严明的军队,而把纪律松弛的军营比作“霸上”“棘门”。汉景帝三年,周亚夫领兵平叛吴楚七国叛乱,采用以逸待劳、以静制动、以弱制强的战略战术,取得全面胜利,因军功升为丞相。平叛取得了胜利,周亚夫在平叛战斗中又得罪了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也为自己的政治生涯留下了“傲睨帝尊”的巨大隐患。后来相继发生了读者都知道的故事:公元前147年,周亚夫以病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召见周亚夫,桌上的食皿中既没有切肉,也无筷子,他心中愤愤不平,怏怏离去;周亚夫被捕入狱,说他准备死后在地下造反。一代治军名将周亚夫受不了这种侮辱,“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国除”。

    细读“周亚夫细柳整军”故事,让笔者这有过三十多年军旅生涯的老兵心生许多困惑,不敢苟同太史公的记述。故事无非是想说周亚夫为人有个性、治军严格。任何人都不能违反条令,甚至连皇帝也不能有任何通融,这是好的,但也不能张扬得太过头了。明明知道是皇帝前来劳军,还对汉文帝的车驾左一个禁令、右一个禁令,以显示自己兵营的纪律森严与自己在军中的无上权威,用现在的一个新词,就是过分地“作秀”。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能让帝王们听了害怕,实行起来风险极大,教训惨烈,将军日后无不付出惨重的代价。

    《绛侯周勃世家》叙述了周勃、周胜之、周亚夫、周坚、周建德祖孙五人的领军统兵经历,可以说是一部汉初军功集团的兴亡史。尤其是周亚夫,对汉室江山社稷可谓是有再造之功,但却成为第一个死于皇权下的丞相,不禁令人唏嘘。司马迁为周亚夫作传时,首先用了一段相面者许负说周亚夫将来会饿死的话,让读史人心里笼罩着一种重重的历史阴影,不禁喟然长叹!周亚夫为什么会一步一步地从景帝“甚重之”到“由此疏之”,走向“大骂之”呢?

    周亚夫被整死,源于他政治上的短视无知和性格上的强直自信,得罪了皇帝和太后。也正是由于功劳太大、威望太高而遭到汉景帝的猜忌,再加以周亚夫为人耿直、刚烈不阿,在阻封皇帝妻兄与匈奴叛归者为侯上与汉景帝顶牛,于是被汉景帝强加罪名,下狱而死。在封建社会里,君与臣之间的关系是最难说清楚的。在需要的时候,君会“礼贤下士”,或数顾亲访,或跪拜封将,为我打江山,干什么都行。当江山已定,或外患已除,功臣变权臣,功高震主,君则视臣为隐患,臣则待君为大敌。于是就出现了或如张良那样弃权从赤松子游;或如陈平那样醇酒美女不谈国事;或如邓禹一样打报告提前退休。但是多数人还是宁愿被爵位和名声所累,也不愿意放弃眼前的荣华富贵。他们没有勇气和胆量维护自己的尊严,就只能消极地吸取周亚夫的教训。

    周亚夫用兵持重、坚毅沉着,有着他自身固有的将军品格。但是过于自满作秀于皇帝、遵守节操却不善于谦让于同僚,才落了个如此下场。史称:周勃能伸能屈,而周亚夫只会守节,不会权变。懂军事却不懂政治是他的人生之短。正如元代徐钧诗评:“削平吴楚大功成,一旦生疑触怒霆。自是君王多任刻,非关许负相书灵。”

 
3上一篇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