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1975年代表走秘密通道开人代会
“客气”源于一场战争
任性史沫特莱被毛泽东“请”出延安
“电影”曾指打仗时用的旗帜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03月26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人传记
任性史沫特莱被毛泽东“请”出延安

 

    ■史沫特莱

    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的报告文学《中国的战歌》和《朱德传》是记录中国革命的史诗。她对中国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她的泼辣是一把双刃剑,给她带来无尽的麻烦。

    大胆地向朱德和彭德怀示爱

    史沫特莱1892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曾在《纽约呼声报》任职。1919年起她侨居德国柏林,积极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28年年底来华,并将一批国际反战人士介绍到了革命阵营,包括记者斯诺、医生白求恩及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等。

    史沫特莱热情似火,常有惊人之举。她在抗战中曾大胆地向朱德和彭德怀示爱,还曾为中共拒绝她加入共产党的申请而抱头痛哭。根据另一位红色记者安娜·斯特朗的回忆,1938年,在孔祥熙举办的一次宴会上,史沫特莱直率地向主人索要支票以支持山西农民游击队,居然成功。

    顶撞宋庆龄致两人断绝关系

    史沫特莱对朱德非常崇拜,不让任何外国人采访他,似乎采访朱德是她的专利。得知斯诺夫人海伦采访了朱德后,她对朱德大发雷霆,怪朱德不该将自己的经历讲给海伦听。不过,这些小事并未对史沫特莱造成致命影响。但她与革命领袖间的纠葛给她造成的“杀伤力”却是深远的。

    第一次纠葛发生在1936年她与宋庆龄之间。1931年,史沫特莱致信宋庆龄,希望与她讨论营救牛兰夫妇(共产国际驻中国负责人)一事。会面后,二人彼此欢愉。不久,史沫特莱兼任宋庆龄的英文秘书,同时还当了宋庆龄的保镖,并击退过国民党右翼人士对宋庆龄的袭击。后来史沫特莱对宋庆龄多有顶撞,气得宋庆龄和她断绝了关系,并召开记者座谈会声明史沫特莱从来不是她的秘书。这次争吵的结果是,当红军领袖让宋庆龄推荐一个到红区采访的外国记者时,宋庆龄推荐了斯诺,而不是当时名气更大的史沫特莱。

    推荐交际舞引女红军群起攻之

    与宋庆龄争吵后,史沫特莱逐渐失去了在上海的影响。郁闷之余,她于1937年1月到达延安。她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主席,而毛泽东最初也对她很感兴趣,不仅跟她学唱美国民歌,讨论美国诗歌,还支持她在延安的灭鼠运动,接受她对交际舞的推荐。

    史沫特莱的交际舞引起了延安女红军的群起攻之。她们觉得这些交际舞将她们的丈夫拉走了,她们感到了某种威胁。史沫特莱写道:“所以我有次拒绝了朱德邀我再教他跳舞的请求。朱指责我怕事,说道:‘我反封建反了整整一生,现在还不想罢休。’我只好站起来以民主的名义又教他跳了一次。”

    一拳把贺子珍的右眼打肿了

    更糟糕的是,由于史沫特莱和女翻译吴广慧(又名吴光伟)的出现,影响到了毛泽东和贺子珍的感情。

    史沫特莱和吴广慧在她们的窑洞里经常接受毛泽东的来访,3人聊得很投机,甚至讨论了爱情的意义是什么。史沫特莱感到,毛泽东的很多问题都是针对吴广慧的。在谈话中,毛和吴经常对诗,吴的聪明令毛十分喜悦,这使贺子珍不安。

    据《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一书披露,贺子珍与毛泽东争吵时,挥舞的手划到了吴广慧的耳朵和脸颊上,史沫特莱出来劝架,并向贺子珍动了手,一拳将贺子珍的右眼打肿了。

    不久,贺子珍、吴广慧、史沫特莱相继离开延安。史沫特莱并不想离开,是毛泽东下命令让她走的,理由是她必须去大城市“疗伤治病”。但实际上,史沫特莱给延安带来的麻烦已到必须将她请出延安的地步。1938年9月,史沫特莱离开延安。1941年,她带着一身病痛离开中国,1950年在英国逝世。

    摘编自凤凰网

 
3上一篇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