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阎连科:就这么一个“倔”字
“出乎史,入乎道”
《流动的月光》
《日中关系40年史 (1972-2012)》(全四卷)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04月16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出乎史,入乎道”
——读《中国文化线路遗产》有感
阮仪三
 

   《中国文化线路遗产》

    丁援 宋奕 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

    2015年1月

    我有个习惯,读书先看序言,然后看目录,再翻翻后记,大多数情况是,会把书放回原处。这本《中国文化线路遗产》到我手中本以为也是如此,没想到一卷在手,便放不下来了。

    如书中所言,文化线路是一个具有很强战略性和全局性的话题。这本书以文化线路为主线,谈文化与环境的相互塑造,讲逐水而居的民族习惯,说南北走向通道的人工造化,析线路形成的三重原因……抽丝剥茧,从容道来;看似介绍十条不同的文化线路,其实一个主题由始至终,即“文化线路对于理解文化生成和发展的意义”。

    《中国文化线路遗产》一书向读者呈现的是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蜀道、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北京中轴线、大运河、茶马古道、川盐古道、武当神道、万里茶道这十条文化线路,以及这些线路所承载的文化遗产。这些线路连接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商贸、建筑、艺术等,对我国不同区域间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其中有五条是和河流、水道密切联系,并且全都是南北走向的。万里茶道、川盐古道、武当神道和汉水相关,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线路,大运河是隋唐以后中国南北交流的主动脉。因而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国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是很有益处的。在本书中还提到了另外几条重要的陆路线路:丝绸之路、蜀道、茶马古道、西南丝绸之路和北京中轴线。这些线路有的古老逾两千年,有的年轻仅数百年;有的道路十分艰险,有的是一片坦途;有的现在已经成为世界遗产,有的还不太受到关注。然而,这些线路都同样体现了战争与和平、交流与发展的主题。

    文化线路遗产往往首尾相连千百里,形成历史千百年,是一条条见证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长河,也是一部部展示中国辉煌文化的百科全书。这本书的出版对这些文化线路遗产及其价值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书中很多珍贵的实景照片和绘制图为文化线路及其遗产的呈现和保护提供了依据。当我们不禁问文化是什么?文化从哪里来,向何处去?我们不妨顺着这一条条的文化线路做思想的旅行。“出乎史,入乎道”,可成矣。

 
3上一篇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