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习大大赞过的文学经典咱也读读
青春文学 缘何长盛不衰
严歌苓:英雄总是“不识时务”
《“四大奇书”话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06月04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严歌苓:英雄总是“不识时务”

 

    《床畔》

    严歌苓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5年5月第一版

    ■严歌苓

    “英雄”二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三种解释,每种都充满正能量。当这个词和军人联系在一起,很容易让人想到战争年代的浴血沙场、舍生忘死、壮怀激烈……和平时期的军队英雄与战火硝烟无关,却同样在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交织中,付出汗水、鲜血、青春,甚至生命。严歌苓的长篇小说新作《床畔》中的男主人公张谷雨,就是一位在铁路隧道施工中为救战友被炸药伤成“植物人”的英雄连长。他在川滇交界处一所野战医院治疗,负责看护照顾他的是护士万红。从院领导到医生都认为张连长是无知觉无意识的植物人,唯有万红,从情感上到一些护理过程发现的蛛丝马迹中,完全否认这一点。故事由此而起。

    这几年,严歌苓的写作以一年左右一个长篇的速度进行,几乎进入“井喷”状态。饶是如此,《床畔》从酝酿到完成却历经二十余年。从叙事角度到文本结构,再到人物内心信仰、理念与情感的把握,如何既能保持叙述的流畅,又足以自圆其说,令读者信服,这些,都令严歌苓为难到写不下去。好在上述问题最终得以解决,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长篇,赋予“英雄”另一重意义。

    张谷雨是英雄,为了照顾、护理乃至保护他而倾尽半生时光的万红又何尝不是?“正如万红坚守的对象张连长一样,女护士在几十年的坚守过程中也使她自己成了英雄。因为她为她所信仰的英雄价值观牺牲了青春,牺牲了凡俗的幸福,完成了人格的最终飞跃。她坚信英雄有朝一日会醒来,象征她坚信人们内心对于英雄的敬爱会醒来。”严歌苓在该书“后记”中这样阐释。她强调书中的象征主义,书中有些情节特别是女主人公万红的内心世界有别于世俗常情,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英雄张谷雨的态度也在变化,“流年似水,流过英雄床畔,各种有关英雄的价值观也似水流过。万红见证了英雄床畔的人情世故,世态炎凉,人们如何地识时务,从对待英雄敬神般的崇拜到视其为人体废墟,万红却始终如一地敬爱、疼爱、怜爱着这个英雄”,严歌苓在“后记”中写道。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坦言,“万红的坚守和抉择是我认同而做不到的,英雄多数都是不识时务者”。

    严歌苓表示现在想放慢脚步,但有很多出版界的好朋友,约稿不断,假如自己放慢脚步,他们就不愿意了。“其实我最近两年的小说规模都不大,《老师好美》十几万字,《床畔》十万字,两部加起来还要比《陆犯焉识》短三分之一。每年写一本《陆犯焉识》那样的长篇,我的体力、精力、素材积累都是不可能的。一部小说的素材准备有时花的时间远远超过写作本身。”

    摘编自光明网

 
3上一篇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