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
粤曝光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
我省“十三五”推动1300万人进城落户
做号江湖:文章多抄袭 团队月入数万
美联航暴力逐客事件持续发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04月17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号江湖:文章多抄袭 团队月入数万

 

    在各自媒体平台,经常有这样一批稿件,它们顶着“百万阅读量”的光环,却被人指责内容抄袭、标题党以及低质。这些爆款文章的背后,是一群专门的做号者。他们能在几十分钟内炮制出一篇爆文,高阅读量带来的高收益,是他们唯一的目的。

    有律师指出,对于造谣夸大、严重失实的做号者,其行为涉嫌违法。目前,一些自媒体平台已出台措施对一些违规账号进行封禁等处罚。近年国家版权局和国家网信办也分别就打击网络侵权和整治“标题党”的问题频频“发声”。

    内容红利催生做号大军

    近年来,多个自媒体平台为鼓励原创,相继推出广告收入补贴机制、原创补贴等政策。补贴的高低与阅读量等指标的高低挂钩。正是看中了高阅读量能带来的高收益,“做号者”团队的老板石磊才决定加入“做号大军”。他开始在不同的平台注册账号,“同一个内容多一个平台分发就能多获得一份收益。”他并不讳言这都是因为钱。在阅读量与收益挂钩的利益驱动下,很多文章都是在打擦边球,追求爆款,因此在内容和标题上大做文章。一旦成为爆文,收益自然不低,如果被追究,大多是封号处理。

    围绕做号形成“骗流量”产业链

    像石磊这个团队一个月收入数万并不算多。长期观察这一领域的自媒体作者马伟民介绍,真正的大玩家,早已经机构化运作,“一个近百名员工的公司,每天可产出数千篇文章。”这些公司化运作的机构,常常会通过地下渠道批量购买平台账号,在运营过程中,也会应用各种类型的软件收集文章,进行“洗稿”(注:将他人的文章拼凑、转化说法形成新的文章)。

    事实上,如今围绕做号已形成一条“骗流量”的产业链。做号的门槛不高,因此不断有人为了追逐利益而“踏入江湖”,甚至有人愿意花费数千元报名参加网上的培训班。此外,大量自媒体平台账号被公开叫卖,各类收号者、售号者层出不穷,根据不同的平台和账号等级,每个账号的售价在十几元到数百元不等。更有人出售“一键伪原创”的洗稿软件。除了公开招聘写手,也有平台“约稿”的情况。

    抄袭侵权现象引诟病

    提供第三方版权管理和保护服务的维权骑士自去年5月到今年2月,共监测到的侵权文章接近15万篇,最终经过各方确认后的抄袭文章接近9万篇,删除的侵权稿件超过7万篇。维权成本高也是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些平台上万篇稿子遭侵权,使维权成本上升至天文数字。即便去起诉,至少三到五个月的审判周期,时间成本难以想象,与此同时,新的侵权还在不断产生。

    一些做号者利用多篇文章拼凑热点,且不注明出处的行为,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对于文章中造谣、夸大的行为,做号者的文章如有严重失实,可能会损害他人名誉,其行为将涉嫌违法,还将面临行政处罚甚至承担刑事责任。平台应完善自律机制,在账号注册、运营中建立尊重版权的基本规则,保障其平台发布文章的合法性。相关部门还应对非法开办、通过教授抄袭他人文章的个人、机构,进行清理和必要的处罚。

    自媒体平台的反击

    以抄袭为生的做号者损害了平台和原创作者利益,生产大量低质内容,也会影响一些平台用户的阅读体验。长此以往有可能造成用户的流失,并危及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所以一些平台也想出各种办法防堵漏洞。

    针对做号者的文章涉嫌侵权以及“标题党”的问题,国家版权局和国家网信办近年曾多次“发声”进行打击、整治。今年2月,国家版权局印发《版权工作“十三五”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要加大版权执法监管力度,加强对网络文学、影音、游戏、动漫、软件等重点领域的监测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侵权盗版行为,并持续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行动”,把APP、网络云存储空间、网络销售平台等纳入版权有效监管;探索建立侵权盗版信用评价机制,发布失信单位和个人“黑名单”。

    (应受访者要求,石磊、李鸽为化名)

 
3上一篇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