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
全国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正式上线
32年为摩天大楼“接梁架骨”
建筑工人视频连线为妈妈送祝福
宋氏三姐妹的妈 才是中国史上第一位辣妈
文在寅就职后第一刀 砍向韩国国防部!
怛罗斯一战后 中国永失400万平方公里领地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05月15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最美职工”、中建钢构华南大区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项目综合工长胡从柱:
32年为摩天大楼“接梁架骨”

 

荣 誉

    胡从柱参建的工程获得中国钢结构金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2015年,他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今年4月26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向全社会公开发布10位“最美职工”的先进事迹。胡从柱作为广东唯一代表获此殊荣。

  

    4月,珠海的人工岛上,阳光妩媚、海风轻拂。远远望去,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的旅检大楼显得高大而雄伟。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综合工长胡从柱,爬上25米高的钢架结构进行例行检查,此刻的他显得渺小而平凡。

    32年来,胡从柱在建筑行业默默耕耘。从一名上世纪80年代南下农民工到21世纪钢结构吊装专家,他走南闯北参与了30多项精品工程,为建筑“接梁架骨”,吊起40余万吨钢构件筑成千层楼。

    17岁当学徒

    好学勤奋创造“吊装奇迹”

    走进胡从柱的办公室,一张并不宽敞的书桌摆满了书籍和项目文件。一个翻烂的本子里画满吊装示意图和案例。“我就是喜欢胡思乱想,平时喜欢写写画画。”胡从柱腼腆地笑了笑。32年的吊装生涯在这些纸稿中逐渐呈现出来。

    1985年,年仅17岁的胡从柱背上行囊来到深圳。那时,他还是一名学徒工,参与建设中国第一幢钢结构摩天大楼——深圳发展中心。

    钢结构安装中有一项“龙头工序”——吊装,是指吊车或者起升机构对设备的安装、就位。成吨的钢材,吊装工要将其稳当地吊至高空,再精准地将构件组装,属于特种作业。

    当时,钢结构建筑在国内刚刚起步,吊装工奇缺。“成为一名吊装工”的想法如种子般在胡从柱心里悄然种下。

    结束一天工作、工友开始休息时,胡从柱拿出专业类书籍仔细研读,放下书往往已是半夜时分。为了积累实践经验,胡从柱一遍遍地请教师傅。为了提高操作技能,他还和工友技术“比武”。

    1995年,胡从柱作为吊装班组长参建当时亚洲第一高楼——地王大厦。胡从柱带领他的班组,仅用1年零12天便完成24500吨主楼钢结构的施工任务,仅是美国AISC规范允许误差的1/3,还创造了两天半施工一层的惊人速度。

    取消冬休

    严寒气候中援建哈尔滨工程

    聊起工程,年近半百的胡从柱如数家珍,其中最难忘的,还要数那年在哈尔滨。

    2002年国庆节前一天,胡从柱和当时广州白云机场的12名工人,坐了43小时的绿皮火车,从广州到哈尔滨,支援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建设,胡从柱担任项目吊装班班长。

    按照哈尔滨本地施工习惯,每年11月至来年4月是冬休期。但是业主方要求加快工期尽快营业,2002年那个冬天,胡从柱与工友们没有冬休。

    南方的工人很难适应北方的干燥气候,皮肤红红的全冻伤了。工地钢板上都是霜花,他们累了也不能坐下,因为一坐下,裤子和钢板粘一起,一站起来裤子就被撕破。回忆起这段经历,胡从柱说:“只要有责任心,都是分内之事,遇到什么难题都正常。”

    勇担重任

    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尽职坚守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项目是我做过最难的项目。”胡从柱说。7万余件钢结构构件、14万平方米屋盖面积,加上频繁的台风暴雨天气,施工难度很大。公司找到胡从柱委以重任。2015年夏天,胡从柱背上行囊,再一次出发。

    2015年12月,项目进入网架提升节点抢工期。30余台吊车设备在现场进行通宵达旦的拼装施工,每晚所有管理人员都要指挥施工至凌晨。一天,项目经理发现胡从柱有点异样,一再询问下,才得知他的爱人不幸患病急需手术。胡从柱拒绝了项目经理的批假,坚守岗位。期间,他先后6次组织提升讨论会,7次修改方案,完成了提升的关键工作。忙完回家后,胡从柱才了解到刚做完手术的爱人原来病情很严重。他内心感到非常愧疚。

    每每提到这件事,这位北方硬汉眼角就会泛起泪花:“这辈子我不愧对企业和领导。最对不起的,是家里的老太婆。最幸运的,也是娶了这个老太婆。”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项目竣工在望,胡从柱收到公司调令,即将奔赴柳州,迎接他的将是又一“大跨度”项目。“有难度,找从柱”这句话,对同事来说是信任,对胡从柱来说则是压力和责任。“有困难,扛过去就好。”胡从柱说着又笑了笑。

 
3上一篇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