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
每人千元 3500个名额
送上双节慰问 实现精准帮扶
各级工会文化活动迎双节
让职工随时能找到工会
以工人的名义发声
人工智能时代到来 房价会降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09月29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工人的名义发声
谢友义工业题材作品分享会在广州举行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杨意 通讯员汤炎忠)9月15日,“以工人的名义发声”谢友义工业题材作品分享会在广州购书中心举行。活动由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正元庄读书会、广州购书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各地的作家文友、工人代表近百人参加了盛会。

    分享会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谢友义的工业题材作品为主线,共分为创作分享、话题探讨、作品朗诵和心得交流四大主题篇章。

    谢友义是一名从造船厂工人成长起来的作家,靠着一支笔记录工人的生活百态,表达工人的喜怒哀乐。20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出版了11部作品,其中包括反映外来工的长篇小说《广州好男》、反映职校生的长篇小说《心痛的感觉》、反映技术员工的长篇小说《广州工人》、反映国企白领员工的长篇小说《工友》等,其中《心痛的感觉》改编为电视剧本《职校生》。

  

人物

帮工友写检讨写出来的“工人作家”

    简介:谢友义,1990年11月进入广州造船厂做工人,1999年被评为广州市十佳外来工,入户广州,曾在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宣教部工作。2008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0年当选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13年任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2015年3月调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研究》杂志任副主编至今。

    1990年,谢友义从家乡河源市紫金县的农村来到广州找出路,适逢广州造船厂招保安,他应聘进厂。

    初中毕业的谢友义在造船厂勤勤恳恳,工作之余喜欢读书看报写文字。那时候,初中毕业在车间已算是文化水平不错的,谢友义又喜欢读读写写,所以有同事犯错了要写检讨就请他代笔。时间长了,大家都爱找他帮忙写点东西。

    那时造船厂有企业内刊,谢友义写检讨写得“不过瘾”,就写写身边的好人好事投稿到内刊。发表的作品多了,他在厂里也小有名气了。也因此,他引起造船厂宣教部门的关注,被选为集团宣传骨干。

    20多年来,谢友义坚持写作。2008年他出版散文集《文心集》,2012年出版报告文学《文学的天空》《广州的天空》,2014年出版电视剧本《职校生》,2015年出版长篇小说《广州工人》,2016年出版长篇小说《工友》,2017年出版报告文学集《你看你看那美丽的安居房》。他还与人合著《丹心映南粤》《运动员村的故事》等,单篇作品散见《人民文学》《时代报告》《广州文艺》《黄金时代》《羊城晚报》等。

    深耕文学20余年来,作为广东产业工人作家的杰出代表,谢友义创作的系列工业题材作品,受到了全国范围的广泛关注,并获得了众多名家的普遍好评。谢友义说,他觉得他就是为中国工业题材写作而生的。“我为中国工人立言,以工人的名义发声。书写新世纪工业题材作品是我的职责,更是时代赋予我的使命”。

    

评价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广东文学要做强,须加强报告文学。广东报告文学要强大,须学谢友义精神。这个精神便是贴近现实,书写底层,歌颂人民不动摇。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蒋子龙:看到《工友》这样的小说,我感到很亲切。难得在肆意追名逐利的商品社会,还有作家为工人立传。不能不格外敬重小说的作者谢友义先生,并由衷地祝福这部书像它的主人公们一样受到读者的重视。“工友”是工业生产的主力,而工业是国家经济的脊梁!

    著名作家、广东省作协原党组副书记王俊康:谢友义把文学创作视为极其神圣的事业,“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些年来出版长篇小说、小说集、报告文学集、电视剧本林林总总,让人目不暇接。他心中始终有一团炽热的火焰在燃烧,他胸中奔流不息的是爱的浪花,他高歌光明伸张正义,他赞美先进,咏唱正能量。他笔下那面真善美的旗帜,让读者感到舒畅和振奋,感到热血沸腾。他用心书写时代风云,满怀敬意讴歌国有企业产业工人那坚挺的脊梁精神。他那股强烈的作家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的创作生命激情涌动,创作源泉永不枯竭。

 
3上一篇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