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在线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州番禺三方联调中心 成功调解首宗劳资纠纷
公交司机提醒乘客刷卡被打车队为其申报“委屈奖”
法律宣传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03月14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交司机提醒乘客刷卡被打车队为其申报“委屈奖”

作者:
 

    ■张师傅被打后,脸上有明显的伤痕  陈飞波/摄

    日前,在西安102路公交车上,3名喝酒男子上车没投币,直接走到后面,司机张师傅提醒他们刷卡或投币,却遭其中一男子不断叫骂、狂扇8个耳光,打出鼻血,还咬伤其右脸颊。他没还口也没还手。乘客报警后打人男子被刑拘,目前车队也给张师傅申报了“委屈奖”。

    媒体热评

    公交司机挨打切莫只发“委屈奖”

    近年来,城管与小商小贩发生冲突、医闹事件、公交车司机被打骂等事情不断发生。对此,社会从同情弱者的角度,往往把责任推给有关单位和部门。

    这些单位和部门设“委屈奖”,可以让有关人员更理性、平和、文明、规范地行事,也是对受了委屈的人精神上和物质上进行适当的补偿。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既是对有关人员的尊重,也是对广大市民的尊重,更是对被管理和被服务对象的尊重。

    有关单位和部门设立“委屈奖”,把被管理和被服务者放在了被尊重的位置上,这些人员在严格执法和为民服务的同时,也会松开僵硬的面孔,更好地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也可以让人反向思维,化解矛盾,工作方式方法等更容易被人接受,产生更好的社会效果。说明这些单位和部门已经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放低身段,不再与服务对象处在对立的位置。

    当然,不能只发“委屈奖”,对于一些人员受了委屈,除了给他们发“委屈奖”外,对那些不守法纪,故意挑事、闹事的人,也要通过有关途径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一方面维护有关人员的权益,另一方面让那些不法人员受到应有的惩处,从而警示更多的人遵章守纪,防止一些不法事件的发生,让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受委屈、少受委屈,从而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新京报)

    “委屈奖”宜变“抚慰金”

    对暴力违法行为当依法打击。与此同时,近年来,有些地方或部门为了让公交司机、环卫工等一线服务性劳动者遭受暴力侵害时尽量忍让,给受害者设立了“委屈奖”,这值得商榷。

    涉事车队领导称,为了规范服务行为和避免矛盾激化,要求驾乘人员“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的确有其道理。但对被打者授予“委屈奖”,未必妥当。

    通常而言,奖励都是与贡献、成绩、荣誉等对应的,获奖励之事也值得鼓励。可无端被人殴打,跟荣誉等无关。现实中,恐怕没多少人渴盼得到这样的“奖”。

    的确,“委屈奖”既有对被打者遵守工作纪律的肯定,又有对他们因工作原因遭受殴打而加以抚慰的成分。因工作原因遭受这样的伤害,也确实应当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补偿与抚慰。

    而既然“委屈奖”实质上是抚慰,又主要以钱币形式体现,不如直接将名目改为抚慰金,也让因被打而“获奖”者少些难堪。把“委屈奖”改成“抚慰金”,再给予受害人精神抚慰,这样更名正言顺,也避免“不该奖赏却滥奖”的情况。(新京报)

    “委屈奖”不是爱护员工的正确方式

    但凡服务行业,都有相关的纪律和条规。比如:商场的营业员、环卫工、公交车驾驶员、外卖小哥、医务工作者等。作为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果我们这些服务单位一味地倡导员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那么本单位员工人身安全又如何能得到充分保障?如此一来,岂不是要“委屈奖”,不要生命安全保障了吗?

    “委屈奖”不是爱护员工的正确方式。我倒认为,在全面建设文明法治社会的当下,一些服务行业更要考虑的是如何增强员工法治观念,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工作思维。(红网)

    网友热议

    @市民柴女士:公交车司机平时很辛苦,特别不容易,每天起早贪黑,中途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吃饭也不规律,冬冷夏热的,特别是夜班司机,就是“都市夜归人的守护神”。她希望大家都能对公交司机多些理解。对于视频中的打人男子,她建议相关部门应予以严惩。

    @十四ssss:公交车可以效仿出租车的做法,在驾驶室周边设立隔离板,能有效避免驾驶员遭到攻击。

    @张维:作为服务行业员工,对这些目无法规之人,就应该有责任,有义务作坚决斗争,而不是左顾右盼,想到的是单位里颁发“委屈奖”。

 
3上一篇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