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读书 上一版  下一版
为莞正名 扬其正能量
蔡伦:跳出“宫斗剧”的“千古纸圣”
3上一篇 2019年01月28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蔡伦:跳出“宫斗剧”的“千古纸圣”
(之二)
作者:■詹船海
 

    我从蔡伦纪念园中出来时,又回头仰望细读了大门墩柱上那两幅长联。上回已介绍过边联。现在我把主联也抄在下边:

    结绳纪事甲骨刀镌简牍盛行帛缣继起夸纸轻便合民用

    利废制浆赫蹄幅薄蛮笺色美玉版心澄颂侯发明开世风

    这是23字长联,对得好辛苦,但把书写媒介的发展历史概括出来了,并再次强调蔡伦造纸的发明之功。下联几个词要解释一下。

    1.赫蹄。是纸的别称。最初是指一种薄小的絮纸,可以写字。初见于《汉书·赵飞燕传》中的记载。蔡伦造纸,当然也从此类絮纸的制造工艺中起步。“赫蹄幅薄”,是对蔡伦所造纸张的品质描绘。

    2.蛮笺。一是指唐代四川地区所造的彩色花纸,又称“蜀笺”,系当时名品,文人诗歌中多有夸说。二是指唐时进口的高丽纸。这已是中国造纸术外传的明证。

    3.玉版。玉版纸,一种洁白坚致的精良笺纸。元·费著《蜀笺谱》:“今天下皆以木肤为纸,而蜀中乃尽用蔡伦法,笺纸有玉版,有贡余,有经屑,有表光。”这正是下联要表达的意思,中国代有名纸,但皆不出蔡伦首创之法,包括我们最为熟悉的宣纸。

    下联首四字“利废制浆”中的“制浆”,是对蔡伦造纸工艺的定性概括,蔡伦所造是“纸”,以此判断;蔡伦造纸是不是发明,亦以此判断。

    制浆(打浆)是造纸工艺的核心,即使在今天的现代化造纸也是这样。而用于制浆的原材料必须是植物纤维,而不是动物皮,也不是由蚕而出的丝絮品。否则,就不能称为造纸“制浆”。换句话说,原材料非植物者,所造也不是“纸”,只能称其为纸状物。

    蔡伦造纸,用了树皮,取自植物;另外“利废”,用了麻头、敝布及鱼网,这三种都是麻制品,也因制物而成。

    那么蔡伦所用树皮,是何树之皮呢?应该是榖树。宋《太平御览》卷六0五引董巴记称:“东京(指洛阳)有蔡侯纸,即伦也。用故麻名麻纸,木皮名谷纸。”此“谷”即“榖”之异字。榖树又写做构树,又称楮树。韩愈在其拟人化散文《毛颖传》称纸为“楮先生”,即明示了纸与楮树皮之间的血缘。楮树乔木,南北皆有,我家乡也多,但未见其成材,只作灌木样态,其叶毛质裂状而厚实,富含白浆,倍为猪所喜食,乡人名之曰“毛构叶”。我少时亦颇喜采之,喂猪。

    蔡伦采用了楮树皮等原料,又将如何制浆、最后又如何成纸呢?对此《蔡伦传》终是太过简略,我们仍必须结合其他典籍记录,包括科技史学者的研究成果,还有现代造纸工艺,还原、解密蔡伦造纸工艺。请看以下记录——

    东汉·刘熙《释名》:“中常侍蔡伦锉故布、捣、抄作纸。”

    西晋·张华《博物志》:“蔡伦始煮树皮以造纸。”

    以上这两处记录中,锉、捣、煮、抄四个动词是关键词,直接透露了蔡伦造纸的工艺。其中“捣”就是制浆;而锉、煮是制浆前工艺。

    制浆前必须脱胶。蔡伦煮树皮,就是为了脱胶,把树皮中的果胶和木质素从纤维中分离出来。脱胶后,还要漂洗,然后反复地捣,以使成浆。而在捣之前,当然要把采回的大料弄小弄细,故须锉,还要剪、切等。

    多处典籍都提及,蔡伦是在石臼舂捣纸浆的。唐章怀太子李贤注《后汉书》,引佚名《湘州记》曰:“耒阳县北有汉黄门蔡伦宅,宅西有一石臼,云是伦舂纸臼也。”这条信息还告诉我们,蔡伦还把造纸术传回了老家。现代造纸用机械打浆,实与蔡伦用石臼舂捣纸浆同一原理。

    蔡伦所用敝布等废料,因已是麻制品,可以在经过锉、剪、切等加工把大料弄细后,径付制浆。制浆之后,一道重要的工序就是“抄”——抄纸。现代造纸也还这样说:抄纸。

    制成的浆,均匀地悬浮在槽水中,工人两手将绷紧的抄纸帘入水,捞出浆料,巧妙地一荡,浆料就在帘上均匀地铺开薄薄一层,滤去水分。再摊晒或烘烤使干,就造出供我们写字的白纸了。当然,也有不白的,也有不是用来写字的,比如印刷纸、包装纸、糊窗户纸等。

    《辞海》释“纸”:“用于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榨、烘干而成。”概括了造纸工艺的全过程。这全过程,在蔡伦手里都已成形。也就是说,迄今我们造纸,虽然机械化、自动化,其实仍不出“蔡伦法”。

 
3上一篇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