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延伸阅读
“网约护士”与患者走得更近
下一篇4 2019年05月13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伸阅读

作者:
 

   强化监管方能化解“网约护士”风险

    近期,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少网约护士平台,其实质是“互联网+护理服务”,即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方式,由护士上门为群众提供护理服务。今年1月,国家卫健委印发《“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6地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对服务提供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项目、相关责任、风险防控等提出要求,旨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据4月29日《人民日报》报道)

    “网约护士”是一种新的医护服务方式,对保障老年人健康无疑能够起到一种促进作用。然而,“网约护士”的出现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必须对“网约护士”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只有这样,才能将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所谓事前监管就是对参与网约服务的护士进行护理前的监管,不能让一些不具备护理资质的护士上门服务。护士护理需要专门的技能和医学知识,让一些不具备资质的人员参与护理,很容易产生民事纠纷。尤其一些“金牌护士”要名副其实,如果让一些山寨“金牌护士”夹杂其中,护理水准大打折扣,势必对当前的“网约护士”产生负面影响。

    事中监管就是对 “网约护士”的护理过程进行监管。“网约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个人人身安全是否有保障,“网约护士”有无对护理对象采取一些过激手段,要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管。用药、药械是否安全,是否存在隐患也是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一些失智失能老人需要的是贴心服务,而在家政服务领域存在着打骂失智失能老人的情况,这种现象必须杜绝。

    事后监管就是对 “网约护士”后期的网约服务进行监管。“网约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态度是否耐心和蔼,有无乱收费等,必须实施有效的监管。让护理对象对“网约护士”的服务进行打分,对严重失职渎职的“网约护士”进行处理。(李红军)

    全国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3人

    5月8日,国际护士节前夕,国家卫健委在北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护理工作发展情况。

    据介绍,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400万,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近50%,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3人。这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近70%,护士专业素质和专科护理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此外,护理服务不断改善,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服务明显改善,专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护理院(站)、康复医院等不断完善。截至2018年底,全国护理院(站)近800余个,康复医院800余个。老年护理从业人员队伍壮大,医疗护理员培训制度正在建立,老年护理服务逐渐由机构内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得到快速发展。

    护理服务模式近年来也不断创新,服务更加多元化。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等与护理领域的深度融合,智慧护理、“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护理服务供给增加,护理服务更加专业、便捷、多元化,精准对接群众多样化、差异化健康需求。

    据了解,国家卫健委下一步将从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加快发展护理服务业、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加大宣传倡导力度四方面工作入手,加快发展护理服务。

    今后,国家卫健委将科学合理配置护士人力,满足临床工作需求。要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护士培训培养,提高护理服务能力。不断完善护士执业管理制度,拓宽护士职业发展路径。

    在加快发展护理服务业方面,国家卫健委将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规范引导“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康发展。通过推动护理领域改革与创新,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促进护理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张尼)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