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工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佛山禅城区举行 “粤菜师傅”职工烹饪技能大赛
倾注40年热爱他将作业规范“雕刻”成艺术品
39名广东技工院校 现代物流专业教师同台竞技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1月20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建三局一公司华南公司电工杨春佑
倾注40年热爱他将作业规范“雕刻”成艺术品

作者:全媒体记者 王艳 通讯员 吴羊佩
 

    ■杨春佑在检查电箱 吴羊佩/摄

    ■全媒体记者 王艳 通讯员 吴羊佩

    如果说一项工程建设是一场接力比赛,那么水电工就是第一棒。进场之初,为工程施工顺利展开提供保障的“三通一平”,有两项都要由水电工牵头完成。中建三局一公司华南公司电工杨春佑,就是专门“跑”这第一棒的人。从事电工40年,他从“小杨”变身“老杨”,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受领导尊重、工友欢迎的专家。在他的手下,水电工艺呈现出了艺术品特性。

    痴迷水电40年 他爱琢磨细节增效益

    在项目工地上,记者初见杨春佑,发现近60岁的他尽管身材瘦削、皮肤黝黑,却精神矍铄,聊起工作来眼里泛光。“我在这个单位干了快40年,没离开,就是喜欢!”当被问及为何能坚守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如此之久,杨春佑严肃的面孔露出了笑容。

    “喜欢”二字说来轻巧,但能将“喜欢”变成“擅长”的人为数不多,杨春佑算一个。1980年,21岁的杨春佑跟随父亲进入中建三局一公司,成为一名电工。当他还是“小杨”时,在一次操作中将危险的电操控自如,让电流“随心所至”,那一刻,他体验到了控制电的“快感”,从此,便痴迷于跟电打交道。进入公司后,杨春佑辗转湖北荆门、武汉、鄂州、黄石,江苏南京、广东珠海等城市,从最初的汉川电厂和鄂州电厂,到近年来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珠海横琴金融中心项目、珠海长隆海洋科学馆项目,一大批重点工程在他“第一棒”的顺利交接下,拔地而起、巍然屹立。

    “细节就是亮点”是杨春佑的“六字宝典”,也是他从事电工近40年来,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以及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

    传统地埋式输电线路将电线埋入地下,遇到雨天容易损坏,项目完工后又会造成电线的巨大浪费和损耗。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电线重复利用,节约成本又降低损耗呢?杨春佑开始琢磨。既然地埋式不行,那就改用桥架式。他将所有电线搭设在临建房檐,这样电线既可回收循环利用,又美观大方。

    杨春佑还将工地路灯从人工控制改成了时控,通过电磁阀实现自动化定时亮灯;将宿舍内的插座安装在室外,增设低压USB插座供照明和充电,防止工人在宿舍“开火”,避免安全事故;在屋顶梁上增加均匀分布的“小卡口”,便于工友晾晒衣服,不被大风刮走……一个个细小而实用的装置在他的手里神奇般诞生。

    他的作业规范是艺术品

    有意思的是,杨春佑特别期待被检查。一般人听到上级检查心生畏惧,而他却相反。“没查出问题说明我们工作到位,查出问题来,那下一个工地这个问题就不会再出现了。”老杨把每一次检查当成对日常工作的检阅,当作一个升级换代、更新自我的机会。

    在工地上,杨春佑被亲切地称为“老杨”,不仅因为他年龄大、资历深,更因为他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强,让人由衷地敬佩。

    在杨春佑的工位上,常年摆放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广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资料统一用表》。这两本书书角卷起、纸张泛黄,是老杨行走各项目必带的“宝贝”,也是他早已了然于心、在各项目广泛实践的指南。

    对于工程临电标准化建设,在国标和局标基础上,杨春佑有着一套更为“严苛”的标准。“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一机、一闸、一漏、一箱”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他对大型机械施工用电总结出的一套作业、标识和管理规范。出自他手的配电室、配电箱等临电设施作业,因为标准规范、安全美观,被同事称赞为艺术品。杨春佑凭借精湛的电工技艺,赢得了项目负责人、业主、工友的青睐和认可,以至于中建三局一公司华南公司承接到重大工程,他必被“点名”。

    “每个行业都有做得很好、极致的人,我觉得自己还不够,还有许多地方可以完善。”杨春佑用近40年的时间,一直雕琢着“工匠”这个词。严于律己、不止步于当前现状,不断从问题中找到突破口和创新点,与时俱进、更新“知识库”,这便是电工“老杨”的“艺术人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南方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