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东园

管仲之奢

本文字数:1678

  《管晏列传》是春秋时期齐国贤相管仲、晏婴二人合传。管仲是周穆王的后代,姓管,名夷吾,字仲,因死后谥“敬”,后世亦称管敬仲,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

  史载管仲经过商、当过兵、入过仕,经历十分丰富,是春秋时期大政治家与思想家。管仲相齐四十年,推行全面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方略。他对内划分政区、分设官吏,选拔士子、赏勤罚惰,开征赋税、奖励农耕,统一铸造和管理钱币,颁布捕鱼和煮盐之法;对外“尊王攘夷”,即尊奉周王室,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从而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作为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与思想家,管子的许多观点即便拿到今天来看依然先进。他的伟大不仅是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更重要的是开创了自周统一以来,中原少有的安定团结局面,从而保护了华夏文明的传承。管仲著述甚丰,后人辑成《管子》一书,共二十四卷、八十五篇,现存七十六篇。《管子》涉及儒、道、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经济方面的著述,广泛讨论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问题,是研究先秦经济和农业的珍贵资料。《牧民》是《管子》一书的首篇,充分反映了管仲治国理政的基本思想。

  被尊称为“春秋第一相”的管仲,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争议。后世人们对管仲的正面认知,很大程度上来自三国的诸葛亮的口头禅“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负面的评价应当是司马迁论赞中指出的“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苏洵对管仲未能“举天下之贤者以对”也是颇有微词,而著有《管仲论》。

  司马迁的列传既充分肯定了管仲的历史贡献,也如实披露了他奢华的生活。对管仲这位前辈(孔子比管仲晚171 年),孔子的评价并不完全是司马迁说的“小之”,应该是有褒有贬、有批有赞。

  史载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就是说:管仲的私家财富可以与齐国的诸侯相比。娶三个女人做老婆,有三处庭院,不是诸侯,家中也有古代诸侯堂上两楹间的土台子。管仲高调而又奢华的生活,是受到了孔子批评的。孔子认为管仲为政不节俭,违背礼制,僭用齐君才配享受的待遇,但是对管仲的能力和才干是肯定的。“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而“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没有管仲的辅佐,就没有齐桓公的英名,老百姓也得不到恩惠。孔子甚至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野蛮人了。

  管仲虽然功绩显赫,使齐国由弱变强,使齐桓公最终当上了霸主。但他的做法并不符合孔子倡导的“王道”思想,司马迁在《管晏列传》中写道:“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岂能因为周朝政治衰败,齐桓公既然贤明,管仲不勉励他成就王业,而只称霸主吗?管仲在个人生活的不检点和物质享受上的奢侈,受到了孔子的批判。因此,孔子瞧不起管仲,与管仲的才能无关,“不俭”“不知礼”也不是管仲主要的毛病,孔子痛恨的是,管仲大力度改革旧制度,没有勉励自己的君主实行王道,这与孔子的儒家思想是相悖的。孔子看得起管仲的,是他的才能;看不起管仲的,是他对旧制度的反叛。孔子对管仲爱憎鲜明,毫不掩饰,通读《论语》,孔子对管仲不管是批是赞,都尊称管仲的字,可见孔子还是很敬重这个前辈的。

  在论列管仲时,司马迁以称颂管仲的治国才干为线索,简要叙述了管鲍之间的友谊,通过管鲍之交、管仲治齐等几件逸事,勾勒了管仲的伟人形象,却突出了朋友之间、君臣之间、上下之间的一些关系准则。《管晏列传》是司马迁表达其政治思想、道德理想的一篇颂歌式的文字,同时也是对汉代现实的一种鞭挞与批判,字里行间凝聚着作者个人身世的无限感慨。正如近代史学大家钱穆先生曰:“马迁此一篇《管晏列传》,近似文学小品,实涵哲学大义,为中国一历史学家,又岂止于记载往事而已。”

  “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的管仲,不仅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妓院国有制,在齐国设立“女闾”,还创造了“不翼而飞”“视死如归”“老马识途”“管鲍之交”等成语典故。管仲生年不祥,卒于公元前645年。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之齐陵镇北山庄西有管仲墓,墓前立二碑,一刻管仲像,一刻“齐相管夷吾之墓”。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南方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地址 : 广州市越秀区东园横路5号6楼
电话 : 020-83882464
手机版
南方工报东园 08管仲之奢 2020-10-23 2 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