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东园

晏婴之俭

本文字数:1628

  晏婴是我国古代以节俭著称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字仲,谥平,史称晏子,夷维人,生年不详,卒于齐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500年)。晏氏原为姬姓,其曾祖父在齐桓公时始封于晏城(今山东省高密市),其后改姬姓以封地晏为氏。

  晏子的父亲晏弱是齐国上大夫。继父之职任上大夫的晏子可谓是官二代,辅政齐灵、庄、景公三朝,长达5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内辅国政,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屡谏齐王;外交诸侯,出使不受辱,灵活又有原则,捍卫国威。《晏子春秋》是记载晏子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留下了许多晏子生活节俭、谦恭下士,不卑不亢、机智灵活,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故事。

  太史公曰:晏子俭矣,夷吾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作《管晏列传》第二。然而,司马迁在管晏传中,对其甚伟功业,并无过多叙述,仅载越石、御妻两段闲文,衬映晏子礼贤、荐贤和折节下士的高尚品德。故有李景星曰《伯夷列传》以诞胜,《管晏列传》以逸胜之说。

  读《管晏列传》,知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以生活简朴、办事精明受到齐国人的敬重。他身为齐相,吃饭没有两样以上的肉食,侍妾不穿绸衣。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曾辞退了“三年而未尝弼过”的高纠,主要嫌这个人三年都没有指出过自己的过错。孔子赞他是“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他对生死淡然视之,认为人都是要死的,不论仁者、贤者、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从来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

  据传,晏子身高不满六尺,先秦时期的一尺约合现今的23厘米,则“六尺”者尚不足一米四。身材矮小的晏婴却有无穷的智慧,留下了许多轶事典故。如:折冲樽俎、晏子使楚、南橘北枳、二桃杀三士、纪国金壶、智论生死、死马杀人等。最著名外交案例就是晏子使楚,楚王知道晏子的身材矮小,想用狗洞侮辱晏子,晏子却用造访“狗国”还是“人国”来机智应对。晏子在与邻国的外交中,多次体现了其不卑不亢,机智灵活。楚王押上了一个齐国罪犯想要羞辱晏子,晏子却用南橘北枳的典故来反击。晏子以二桃杀三士,消除了政治隐患的故事,更是歌颂了其智慧的非同寻常。智谏齐景公“无食反鱼,勿乘驽马”的事例,一波三折、动人心弦,充满了人生哲理和治国智慧,更是展示了晏子的人民至上的伟大情怀。

  晏子作为齐国名臣,助齐中兴,显名诸侯,流芳万世。司马迁将管、晏合传,著述流传的不是两人功业,而是独载几则轶事,用典型的生活片断来表现其思想境界和人格力量。管仲出身寒微,且因侍奉公子纠而得罪桓公。管仲之所以能施展才能,成为齐国贤相,全靠鲍叔牙的引荐,写管仲是为了突出鲍叔牙的知人。对照管晏之传记故事,更能看到晏婴的人格高尚伟大。晏子以齐相国之尊,引囚犯越石父为知己,把他解救出来待为上宾,又以车夫贤能,荐为大夫。在荐贤知人上,管仲无所作为,器量狭小,所以只辅佐齐桓公至霸而未能称王;但他的贤才为人所知,得以发挥,伟业可传,而这知人之人更值得论赞。管晏合传,一则管仲为人所知,一则晏子知人,两者构成强烈比照,使知己论的主题更加鲜明更加突出。李晚芳说:“两传皆以志友道交情,曰‘知我’,曰‘知己’,两篇合叙联结之真谛也。”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知人者有知人之才能,未必有识人之品德。研讨《管晏列传》,联想现实生活,太多的案例值得我们反思。晏子足以垂名后世的不仅是他知人荐贤的能力,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引以为范的是立身之本的俭朴品德。正如司马迁论赞时说:晏婴不死君难,弃个人小义而逐国家百姓之大“利”,以国富民强为己任,重视物质基础、造福百姓、强大国家的行为,义于名而利于实,是“义”与“利”相融合的理想境界,也是后人学习的典范。赞文末尾,司马迁以愿为晏子执鞭来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慨,叹知己之难遇,有着深刻的寄托。就功业论,晏子不如管仲;就知人论,管仲不及晏子,当是定论。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南方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地址 : 广州市越秀区东园横路5号6楼
电话 : 020-83882464
手机版
南方工报东园 08晏婴之俭 2020-10-30 2 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