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评

文明聚餐 适量自愿饮酒

本文字数:1328

  新闻事件:据《法治日报》1月11日报道,近日,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法院对一起醉酒驾驶身亡案作出一审判决:同桌喝酒者无劝酒行为,对马某银的死亡没有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判决驳回死者家属的全部诉讼请求。此案再次警示人们,与朋友喝酒,切勿不当劝酒、灌酒。

  针对劝酒行为,近日全国多地多部门陆续发布了“文明聚餐、适量自愿饮酒”的倡议。各大媒体也对“文明饮酒”作了点评,一起来看看——

  广州日报:文明饮酒,方为挚友

  春节回家一相聚,亲朋好友许久未见,觥筹交错谈笑风生。饮酒,确实常能活跃气氛、增进感情。可面对一再举杯的盛情难却,多数人心里苦不堪言:喝吧?力不从心,对健康也无益。不喝吧?刚想开口婉拒,就被一堆说辞堵回去了:“少壮不喝酒,没有好朋友”“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敬酒者的“豪言壮语”一旦出现在聚会餐桌上,往往逼得人头皮发紧,被动开启“自杀”式奉陪模式,还自我解围:“没办法,酒文化如此。”

  这“锅”,酒文化可不背。我国自古以来,酒文化就是一种礼文化。追寻古代酒宴文化,商周时代用青铜制作的饮酒器被归为礼器,当时酒宴上就遵循主客长幼有序、杯盘摆置有矩。传统酒文化重“礼”,但这个“礼”却不是以酒相敬“不喝不给面子”的无礼,而是以礼为敬、文明饮酒。在现代社会,与亲朋好友把酒言欢,依然应该遵循以诚相敬作为敬酒的文化内核,把自持不失言、不失礼作为饮酒者的自我修养。正所谓,人有雅量,酒要适量;文明饮酒,方为挚友。

  法治日报:劝酒出事须担责

  在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任超看来,司法部门可以进行普法宣传,通过法治宣传,让公众意识到“劝酒出事要担责”。交通安全部门可以增加酒驾测试的随机流动性(地点和时间的流动性)以及频次。

  这一方式是从醉酒者主体出发,增加喝酒者可能违法犯罪的主观认知,减少侥幸心理。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强则建议,除了加强法治宣传外,一些机关单位要积极倡导和预防,饭店也应适当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在大堂或者包间张贴告示,提醒大家适量饮酒,服务员也应进行善意提醒,在看到明显有人处于醉酒状态时询问是否需要提供帮助、是否需要叫救护车等,这些都能够减少不文明劝酒行为或因其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

  于个人而言,北京市京师(泉州)律师事务所律师艾泓强提出,要在酒局中做到适量喝酒、量力而行;对同饮者也应抛弃等级服从观念,增强对他人的理解和同理心,不过分劝酒、敬酒、斗酒等。

  海外网:“文明饮酒”提醒很及时很必要

  “文明聚餐、适量自愿饮酒”的倡议来得很及时很必要。过节期间少不了各种聚餐和聚会,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的机会也多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但要约束自己,适量饮酒,而且要谨记不要在酒桌上劝他人饮酒。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相应的“酒桌文化”也同样历史悠久,而作为“酒桌文化”的一部分,“劝酒文化”同样影响深远。随着社会发展和公众健康意识提高,酒桌上的“劝酒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诟病,尤其是那些带有强制性质的劝酒行为,对其说“不”的人越来越多。

  过量饮酒不但有害健康,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而一旦被劝酒者出事,劝酒者也往往难脱干系。如果说劝酒是过去酒桌上的一种“潜规则”,那么到了现在,自己饮酒要适量,同时不劝别人饮酒,应该成为一种被大力倡导的酒桌“明规则”。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南方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地址 : 广州市越秀区东园横路5号6楼
电话 : 020-83882464
手机版
南方工报时评 02文明聚餐 适量自愿饮酒 2022-01-14 2 2022年01月14日 星期五